说课标说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为例(说课标说教材标准)_说课稿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说课标说教材---小学...
首页>数学教研>说课稿>说课标说教...

说课标说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为例(说课标说教材标准)

2016-10-27 收藏

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主要包括:第一学段的目标和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标准。

说教材主要说教材的特点和内容结构以及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说建议主要包括具体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说课标

(一)第一学段的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出示课件)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 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给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 初步学会选择有用 信息进行简单的归 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 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 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 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说内容标准

本部分包括了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分别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出示课件)

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

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

统计与概率:数据统计活动初步、不确实现象

实践与综合运用:实践活动

下面我就三年级下册内容标准进行具体的说明: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小数以及进行小数大小的比较。

数的运算:能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常见的量:能认识钟表,了解24小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探索规律:给定一行数,能够找出数的排列规律,根据规律填数。

空间与图形:

测量: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图形与位置: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统计与概率:

数据统计活动初步: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实践活动:

本册书安排了《制作年历》和《设计校园》两项活动。

二、说教材

(一)首先来说教材的特点和内容结构:

本部分包括了课本的编排意图、内容的呈现方式、知识与技能的范围等。

这一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仍然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科书的风格和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鼓励算法多样性等特点。

我将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表现为4个特点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间(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16个减少为9个);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法的理解,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4)加强了估算教学

2、教材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本册实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位置与方向”的编排,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了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学生到操场上学习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在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方位的知识。

又如:教学简单的路线图时,教材呈现了在某一街区“学生问路”的情境,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从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描述行走的路线。在这些现实的实践实践活动中,学生一方面获得了丰富的有关空间方位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面积”的编排,与传统教学比较,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面积的单位的教学,教材首先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两个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由于它们的形状不同,用重叠的方法也很难比较出大小。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方法,即用其它图形作标准来比较。通过亲身体验与讨论交流,学生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接着教材进一步启发学生探索“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选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进而自然地引出面积单位的教学。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例如:例1——通过对一个超市四种品牌矿泉水上周的销售量进行统计,让学生了解一种新的条形统计图;接着引导学生对上述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下一步的进货计划,让学生经历“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过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例2——让学生通过所提供的某一小组学生身高、体重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学习另一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同时学习分析统计图表所提供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一步体会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在练习中也注意安排了有关“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习题(第41页第3题,第45页第4题)。这样的安排为达到学生初步掌握统计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的教学目标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部分教学内容,仍然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的内容的教学中。“解决问题”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问题。在相应的练习中,教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素材,如体育锻炼、货物装车、公园购票、集体租船、收集数据等等,通过练习不仅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并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数学广角的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接触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另一方面让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制作年历”和“设计校园”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本套实验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如:数学广角通过两个生动的例子渗透了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的思想。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

例如:第一单元的主题图——鸟瞰天安门广场;第4单元的主题图——展示一些有意义的日子;第96页的“生活中的数学”——介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情况,等等。为教师结合渗透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环境保护等教育提供了丰富而适合的素材。

本册教材安排了6处“你知道吗”、2处“生活中的数学”、2个“数学游戏”,这些内容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激励他们扩充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

(二)说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本册教材共分为10个单元进行教学:

在数与计算方面,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量的计量方面,除了安排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小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并初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让学生通过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在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利用这些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能力。

表内除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有余数的除法

表内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

多位数乘一位数

统计表———条形统计图——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三、说建议

(一)说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的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24时计时法的时候,利用龟兔赛跑的故事来进行课前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定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由于兔子过分自信,在比赛途中睡了一觉,最后输给了乌龟。其实呀,小兔子可不服气了,决定再和乌龟比赛一次。他们决定第二天6时进行第二次比赛,到了第二天6时,兔子蹦蹦跳跳来到了场地。“咦,怎么没有一个也没有?”兔子心想:这胆小的乌龟恐怕是不敢来了吧?正在这时,树上的小鸟叫了起来“懒兔子,你怎么现在才来,早上6时干什么去了?因为你缺席,大伙一致认为这次比赛你又输了!”兔子一听,一下了就呆了,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师:小朋友们,你知道这次比赛小兔子又输了吗?

经过孩子们独立思考,发现:原来呀,是小兔子把比赛的时间搞错了!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误会,有没有一个好方法可以避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这样的设计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孩子们都了探究的欲望。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

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时,先让同学们独立思考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和同伴交流,说说自己计划用什么方案进行,最后小组讨论汇报。让同学们经历自己创造韦恩图的过程,从快乐的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

例如:在教学课本59页例2时,(出示课件)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18≈20 22≈20 所以20×20=400

18≈20 22×20-440

22≈20 18×20=360

我及时肯定学生的算法,并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与策略。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然必然也是多样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如在计算19×19的问题上,学生的列式可能是多样的:

如 19

×19

——

171

19

——

361

或:20×19=380 380—19=361

教师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引导孩子们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二)说评价建议

《课标》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班采用了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方式

这是我们班设计的成长记录袋(出示投影)

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标准》指出:应以本学段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段目标是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

本学段的学生往往需要借助具体事物或实物模型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对学生评价时,应重点考察学生结合具体材料对所学内容实际意义的理解。

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可以多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提出各种问题:如:谁的家离学校近?你出生的那一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有多少天?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给予定性评价。

4、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把教师评价与同们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评价形式也要多样化: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等多种形式。

5、评价结果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

用鼓励性的语言描述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同时也指出了学生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实践活动材料

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学校可以制作出更多地教具供孩子们使用:

例如:指南针、年历卡、钟面模型、面积单位卡片、简易天平等等

2、音像资料与信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计算机、多媒体已逐渐普遍,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

3、其他学科资源

要将数学与其它学科紧密联系起来。

如:《科学》教材的48页,让学生利用数学的韦恩图来比较冰和水的相同特征和不同特征。

4、课外活动小组

可以开展数学课外小组活动,向孩子们提供丰富的关于数学的阅读材料。

5、图书馆资源

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和校外图书馆资源,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

6、智力资源

充分利用社会上的智力资源,邀请有关专家为教师讲课,邀请名师为学生上课。

说课标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专家、说课标说教材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来自辽宁省调兵山市第三小学的教师胡艳梅,很荣幸与大家交流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数学蕴含在生活中的每一处,为社会、人类创造丰厚的价值。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创造数学的价值,就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灵活驾驭教材。 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特色、教学建议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第二学段课程标准: ●知识与技能: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小数的过程;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数学思考:通过探索理解小数,能用小数表达、交流信息,建立小数概念。

● 解决问题:尝试用小数解决问题;体会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 情感与态度:知道通过测量、讨论、归纳得出的结论;体验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分四个领域。

“数与代数”主要包括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帮助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空间与图形” 的内容主要包括位置与方向、三角形,它们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统计与概率” 主要涉及折线统计图,是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实践与综合应用” 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所交流的内容就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将帮助学生掌握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材编写特点:

特点一:结合实际,促进理解:

教学小数意义的内容要涉及十进分数,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教材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编排了许多图文并茂,版式活泼、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图,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轻松自然地学到新知识。

特点二:引导迁移,自主探究:

教材在编排时,注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如:小数的读、写,学生在三年下学期初步认识小数时已学过,这里只是小数的数位增加了,读、写方法没有变。因此,教材出示例题后,为学生创设了通过知识迁移、自主探究的过程来明确小数读、写方法的环节。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特点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小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点,教材单设一小节“生活中的小数”,其内容的呈现体现了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引导学生感受小数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的问题可以用小数知识来解决,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特点四:精心设计、促进理解:

教材中的内容都是围绕“对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进行安排的,教学内容做到精心设计,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有情境图片,有实际操作、有归纳概括,内容之间的知识链接紧密,成为有机整体,利于全面落实课程标准。

编写体例:

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排,以体现数学课程的特点,编写体例是:激发兴趣的主题图(整体感知、提出问题)——促进思考的例题(促进理解、解决问题)——可操作性方法的小结(归纳概括、得出结论)——多层次的练习(深化理解、拓展应用)——全面的整理和复习(整理巩固、提高升华)

单元内容结构:

第四单元的内容有: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每一小节又包括其枝干内容。其中 “小数的产生”、 “小数的性质”、 “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名数的改写”、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说知识的立体式整合:

小数的意义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一个重要的知识,要学好小数就要清楚地理解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法和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整理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而编排的,研究小数的性质并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为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的学习打好基础。小数点位置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学习名数改写的基础,同时又进一步促进小数加减法的学习。而生活中小数的学习,就是结合具体情境中小数的具体含义,全面地理解本单元中的小数知识,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小数的意义是学习小数相关知识的基石,而小数相关知识的学习又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节节相连,环环相扣,都为小数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服务。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又是非常抽象的知识,为了让学生感受小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就要让学生对小数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要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安排在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要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而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习分数的基础上通过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直观地认识一位与两位小数;这两部分的学习学生以能初步认识小数。第二阶段“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安排在四年级下册,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四个内容,系统地学习小数、理解小数,教材这样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现知识螺旋上升的特点。

充分认识了小数,理解并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就要应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所以教材在四年级下安排了“小数的加减法”,在五年级上册安排了“小数乘、除法”。学生通过小数四则运算的学习,会更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小数知识来解决。教材在六年级上册安排了“百分数”知识,是通过分数、小数知识的迁移来认识、理解、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这样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循序渐进地学习,由表面到本质,抓住小数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框架,如同进入图书馆,分门别类,清晰明了,从而达到“书越读越薄”的程度。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中,只有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学生才能乐于学习,有所收获。结合实际教学,谈谈我对教学的建议:

1、情境中 产生问题

课标中提到: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学生又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在情境中观察、发现,产生疑问,主动获得积极解决问题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小数的产生时,教材创设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的情境,要求通过测量书本、黑板和课桌等身边常见物体的长度来引入主题内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会发现问题,“不够整米整厘米应该怎么表达呢?”产生了问题,说明学生对此产生了极大兴趣,勾起了学习欲望,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2、合作中 解决问题

课标中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操作、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情境中产生的问题独立思考,发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总结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投入到小组交流的活动中,交流相同的看法,讨论不同的见解,从多角度主动探索新知。

教学《名数改写》时, 教材创设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按身高排队的情境。

教师抓住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觉思考,然后小组内展开合作学习,就地取材,实地排队,针对不同见解展开讨论,寻找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掌握学情,点拨在疑难处,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可应用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正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3、应用中 拓展延伸

课标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如:在解决“每种用品到哪个商店买便宜一些?”这道练习题时,同学们应用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买球拍到第二家商店比较便宜,而且便宜了1角1分钱。学生以能综合应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教师立刻拓展出有关家乡生活的实际问题:“我们的家乡调兵山是国内之名的煤城,每年都向国内乃至国外运送煤碳资源。这是连续五年运送情况:哪年销售的多?哪年销售的少?说明了什么?”鼓励学生课下继续研究。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更富有挑战的问题走出课堂,不但将知识顺利地延伸到现实的生活中,而且又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家乡的教育。

评价建议:

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评价:

1、课堂表现

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学生自学与合作探究过程,这个过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觉能力。教学“小数的性质” 时,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先自学,再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巡视参与时,随时根据学生的表现通过手势、眼神、表情和语言等方式适时鼓励。然后结合整体的学习过程从“认真操作,积极讨论,得出结论和大胆汇报”几个方面按A、B、C三个等级进行自评、互评、师评。每周统计一次,期末总评。这种形式的呈现既体现了定量的评价,又体现了定性的评价。

2、知识掌握

知识只有掌握的扎实,才能应用的准确,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会知识的情况采用了“评比+评语”的方式,从作业和测评两方面进行评价。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和每次测评的结果分优、良、合格三个方面进行评比,同时,站在学生的高度上,写上赏识激励的语言,帮助树立信心。如 “你的计算如果能像你的字一样认真漂亮就更好了。”如果有学生对测验的结果觉得不满意,要委婉幽默地鼓励学生重新解答:“试题在向你挑战呢,去战胜它。”学生通过努力做对试题,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答卷给以评价,并给出鼓励性评语。这种“推迟评价”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种“推迟评价”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3、应用能力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宗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要结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进行点评,如,借鉴哲理督促聪明却懒惰的学生:“梅花香自苦寒来,你要战胜惰性。”用精妙之语,激励爱钻研的学生:“你肯定还有高招,我为你骄傲”。有效的评价能开启学生心灵,驰骋想象,学生智慧的火花会更加灿烂夺目,进而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说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生活处处皆数学,身边处处是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走入数学课堂,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效开发校内资源,合理运用校外资源。

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插图,多媒体教学光盘,网上有助教学的图片、视频,都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和掌握有关小数的知识。

教学小数的意义,需要学生动手测量,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模拟学具和身边真实物体这两大资源来帮助教学,如:测量书本、文具盒、桌椅、门窗、黑板等;学习小数大小比较时,学生本身就是一个有利资源,学生的自学、交流的过程又将其生成为学习资源,特别是汇报时的错误信息更要有效利用,它是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答案有利渠道,是有助教学的重要资源;学习《生活中的小数》时,校内图书馆、阅览室,校外商场、超市、煤矿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课堂。深入生活中去学习,课外资源的开发会使学生更真切地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

数字是跳动的音符,数学是神奇的学科!做为数学教师,当我们把数学教学当做追求,潜心研究时,我们会伴着优美的旋律与孩子们共同享受艺术般的快乐。

QQ9878767丫竹子上传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