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15
收藏
引入立体图形概念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实物,上课时最好实物与课本111页的图片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实物与图片的区别与联系.
对“平面图形”概念,教材中说:“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平面图形.”可是,我们都知道,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能遇到数学概念中的“平面图形”,我们所说的平面图形都是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在教学中还应注意“长方形”和“长方形面”“三角形”和“三角形面”“圆”和“圆面”等的区别.
对教材113页的探究的教学建议:
(1)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上的图3.1-6去尝试画出从三个方面看所得到的平面图形,对他们空间感的形成有一个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得到一次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训练,然后对于不能画出或有困难的同学,可利用实物或课件辅助学生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得到的平面图形.观看实物时应注意,教室里的学生观看角度是不同的,可借助托板把实物模型放在上面适当旋转,让每个学生都是从正面和左面观察;可借助实物投影,从上面观察.
(2)这个“探究”可以进一步研究,让学生体会相对位置.例如:可以再加一个立方体,把它放在不同的位置,让学生从某一个方向看,画出它的平面图形.这时学生可以体会到,新增的立方体放在不同的位置可能会出现同一种视图.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4)
用列举法求概率(4)
一元二次方程(1)课件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1)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2)
视图2
三角形相似判定(AA)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
浙教版比例线段
相似三角形判定举例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3[北师版]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增长率问题)
用列举法求概率(1)课件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用列举法求概率(1)课件
初三数学实践与探索
因式分解法
相似三角形判定举例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⑴
用列举法求概率(4)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因式分解法(1)
初三数学实践与探索
浙教版二次函数的图象(2)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2)
视图2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2[北师版]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3[北师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