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动态生成的课堂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追求动态生成的课堂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追求动态生成的课堂

追求动态生成的课堂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追求动态生成的课堂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追求动态生成的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真执行教案,导致课堂缺乏应有的生气和乐趣,并丧失宝贵的教学资源,和许多“美丽的图景”失之交臂。现在,我们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但这绝不意味着预设已不再重要。恰恰相反,课堂教学生成的实际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设是否科学和充分。充分的教学预设是有效的教学生成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一、 挖掘教材,期待生成

叶澜教授指出,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重新“激活”书本,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状态”,在“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的教学中凸显知识的活性。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以及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对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用心领悟,深入挖掘,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引领学生主动地参与并体验探索知识的历程。

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有一位教师在学生初步学会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即将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为闰年,有余数的为平年之后,教师没有急于交代对于整百年这种方法并不适用,而是继续出示2096年这个年份让他们判断,使他们更确定自己的推测。紧接着,教师又问学生:“2096年之后的一个闰年是哪一年?”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2100年。”看到学生对自己的想法非常肯定,教师又根据学生的提议用多媒体显示出2100年的年历,当多媒体显示这一年的二月份只有28天时,学生十分疑惑,甚至怀疑电脑出现了问题,进而强烈地要求知道“为什么”。实际上,学生情绪的跌宕起伏正是由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和精心预设。虽然教材没有将学会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作为基本的教学要求,但教师考虑到既然涉及到了平年和闰年的概念,且学生也提出了怎样快速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这一问题,因此,花点时间教学这一内容也未尝不可。对于如何判断整百年是不是闰年的方法,更是学生的学习难点。因此,教师注意让学生亲身经历“出现错误—发现错误—寻求答案”这一过程,从而对判断整百年是否是闰年的方法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接着,教师再介绍为什么“四百年一闰”就显得水到渠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就这样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逐步达成了。

从教材的内容出发,挖掘教材内涵,引领学生深入地经历学习过程,不但对知识的建构有很大帮助,而且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潜能,把握数学的本质。因此,深入研究教材是动态生成的起点。

二、 活用反馈,随机生成

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教师通常要考虑教学目标如何具体化,教学内容怎样呈现,教学活动怎样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分析性的。但在实际的教学场景中,教师必须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教学决策,思维方式主要是综合性的。通常,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引领,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根据教学进程中的实际情况(包括预见或没有预见到的情况),及时调整、整合课前的预设,进行动态生成的教学。如在练习中,教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 1、2、4、( )、( )、( ),要求学生按规律填数。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我想填8、16、32,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2倍。”有的说:“我想填7、11、16,理由是前后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3、4、5。”还有一个学生说:“我想填1、2、4。”顿时,全班哄堂大笑,那个学生害羞地低下头。教师没有因为学生的想法太简单而简单评价,而是示意大家安静,并诚恳地对那个学生说:“你的想法不错,能说出你的理由吗?”那个学生的想法简练而精彩:“我觉得重复也是一种规律。”难道不是吗?受这个学生的启发,其他学生又想到了不同的填法: 1、2、9、1、2、16……理由是前两个数重复,第三个数分别填2 × 2,3 × 3,4 × 4 ……

面对课堂上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应把握教学契机,随机生成,把这些有效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超越课本内容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将更多的个人经验融入学习中,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三、 直面尴尬,机智生成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预料之中的答案往往是满意的,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惊喜的,但是对于那些令自己尴尬的答案往往处理不当,通常表现出手忙脚乱或心慌意乱,不知道如何是好。其实,教学中的这些尴尬,如果教师能艺术地加以处理,又何尝不是一个鲜活的动态生成呢?

有一位教师教学“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出了这样一道题: 某班同学去公园划船,每条船限乘4人,他们租了6条船,这个班共有多少人划船?学生思考后,列出了不同的算式:6 × 4 = 24(人)和4 × 6 = 24(人)。在教师满意地肯定学生的想法,准备教学下一题时,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有可能只有22人吗?”显然,这是教师未曾想到的问题。但教师没有继续预设的教学流程,仔细一想后,又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那个学生说:“其实,我也没有太多的考虑,我只是想船为什么一定要坐满呢?”学生的一席话使大家豁然开朗。教师没有就此打住,而是继续引导:“那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有几种可能?”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又被激发出来……

课堂本来就是师生对话的场所,其教学效益就要在对话中不断生成与建构。当课堂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尴尬时,教师要能直面尴尬,冷静思考,及时引导,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探讨、尝试中充分暴露出自己的思维过程,使课堂在生成中绽放美丽。

四、 捕捉错误,创造生成

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因此,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并能独具慧眼,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使错误巧妙地服务于教学活动。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在学生观察圆锥后进行交流,有的学生说:“圆锥有无数条高,并且都相等。”面对学生的错误“发现”,教师没有马上作答,而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辨析。首先让学生指指、量量圆锥的高,当他从顶点沿着侧面指到底面圆周上时,立刻有学生反驳:“高应该和底面垂直,是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所以只有一条。”在辨析中,大家都明确了圆锥高的含义,并知道圆锥的高只有一条。在此基础上,教师趁势追问:“怎样来测量圆锥的高?”一石击起千层浪。一个学生拿起空心圆锥说:“只要在上面蒙一张纸,找到底面圆心,用一根铁丝穿进去直到顶点,这段铁丝的长度就是圆锥的高。”“那这个实心的圆锥,难道要在它的底面钻个孔去测量?”“把它靠在墙边,用体育课上测量身高的方法量。”……学生在倾听、交流中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充分展开错误的思维过程,既有助于学生纠正错误,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教学,也才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教师要努力打造开放、和谐、愉悦的课堂,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智慧潜能,让课堂脱去僵硬的外衣而显露出勃勃生机。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