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与创新——与主题图的对话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理解与创新——与主题图...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理解与创新...

理解与创新——与主题图的对话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理解与创新——与主题图的对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理解与创新——与主题图的对话考虑到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教材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童话世界、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出发,以场景图或情境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其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探索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打着对教材进行重新“加工”、“二度开发”的旗号,无视教材内在特点和前后联系,随意对某一主题图改头换面或弃之不用;而有些教师却按图索骥,不考虑本地或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按部就班地出示主题图,不敢越雷池半步。我认为,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理解与创新相结合,是用活教材主题图的良策。

一、 走进主题图,成为鉴赏者

教材是专家经过仔细推敲、精心选择的典型教学材料,领会教材主题图的意图,是成功实施教学的前提。会鉴赏才能创新,简单地说,理解意图,才能灵活应用。

1. 挖掘主题图中的内涵。

主题图的内容大多以鲜艳的画面配合简洁的文字出现,我们要注意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如一年级(上册)“分一分”的主题图是商店里的商品货架图,“认位置”的主题图是小朋友坐在教室里上课的场景等,其内涵是让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场景进行观察、思考和交流,体会生活中的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中的主题图呈现的是校园生活中可以比较的素材,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的主题图是量一量课桌有多长,这提示我们要让学生经历操作活动,体验和感悟数学。二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一位数”安排的大象运木头的主题图,显然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帮助大象算出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而是通过多种计算方法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2. 理解主题图间的联系。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十分紧密。教师只有理解了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理清其来龙去脉,才能做到教学时瞻前顾后,以防顾此失彼。教材在选取学习素材时,对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呈现的主题图相对集中。如二年级(下册)“加法”这一单元,主题图的素材是学校公布的第七周各年级借书的数据,利用数的不同特点的组合(相加时不需进位、需要一次进位、需要连续进位)呈现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素材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提供了比较广阔的背景,学生可以从这样的背景中自主地选择、提取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这些加法计算的联系和区别,以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减法”单元的安排也是如此。

二、 走出主题图,成为创造者

主题图为教学呈现了一个例子、一种线索,是重要的但并非是惟一的课程资源。在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教材的主题图。

1. 赋予童趣,营造良好氛围。

童话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统计”一课时,我先出示“大象过生日”的主题情境,然后引导:“今天森林里真热闹!你们知道今天是谁的生日吗?”学生说:“是大象的生日。”“让我们齐唱生日歌,祝大象爷爷生日快乐吧!”学生开心地唱起歌来。在愉悦的氛围中切入正题:“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说:“大象家来了很多客人。我看到有小狗、小猪和小猴。”“我看到它们还给大象带来了礼物,送来了鲜花……”“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从图上看,大象家来的客人比较多,不容易一下子看出来各是多少。你们能想个好办法让大家很清楚地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它们各有几只吗?”让教材的主题情境充满童趣,使学生在惊喜、新奇的情绪状态中不断思考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提供现实背景,体会数学价值。

直观的、现实的学习材料容易激起学生联想,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参与学习的兴趣。在执教一年级(下册)“比较数的大小”时,我选取了学生刚刚进行过的收集废电池的数据为素材,替换了教材中“小动物拾贝壳”这一主题图的内容,出示了下面的统计表:

一年级各班收集废电池情况统计表

班级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节数

100

72

90

95

98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在小组里的交流非常热烈。在巡视中,我欣喜地听到:“一(1)班最多,一(2)班最少。”“我们一(5)班比一(1)班少2节。”……在集体交流时,学生的发言更精彩:“100最大,因为100是三位数,其他的都是两位数,三位数比两位数大。”“72最小,因为它只有7个十。”“90、95、98都有9个十,但98还有8个一,95有5个一,所以98>95>90。”“我可以把它们按从小到大排:72<90<95<98<100。”“还可以按从大到小排:100>98>95>90>72。”……

如果直接呈现教材中的主题图,可能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校本资源,结合学生经历过的、感兴趣的事实,使主题图的内容更具有现实性,在让学生体会数学价值的同时,还能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3. 动态呈现,搭建体验平台。

主题图的呈现表现在课本上都是静止的,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一课中,主题图是一幅9行10列的五角星图,编者意图是让学生借助一行10个方格,发现“几个9比几十少几”这一规律,这也是本课学生学习的关键。在教学时,我动态呈现了教材的主题图。用课件演示一行小鱼很快地游过,让学生猜测有几条鱼,学生有猜9条的,也有猜8条、7条的。此时出示一行10个圈,向学生介绍这行小鱼准备进行钻圈表演。接着演示每条小鱼钻入1个圈,共钻过9个圈。然后将9条小鱼隐去,屏幕上只留下10个圈。提问:“有几条鱼看清了吗?”“有9条鱼,因为最后多了一个圈,比10少1是9。”课件显示钻入9个圈内的9条小鱼进行验证。接着出示两行小鱼钻两行圈,三行小鱼钻三行圈……分别让学生说出各有多少条小鱼在表演。

这样,将静态的主题图变为动态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小鱼表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态地呈现观察的内容,便于学生利用知觉的差异律,清晰地体会到“几个9比几十少几”,为编制9的乘法口诀作了重要的准备。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教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宽广的载体,拓宽了我们的教学视野。课堂教学要从钻研教材开始,准确把握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打造充满活力和智慧的课堂。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