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让师生智慧共同成长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对话:让师生智慧共同成长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对话:让师生智慧共同成长

对话:让师生智慧共同成长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对话:让师生智慧共同成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对话:让师生智慧共同成长文章提要:对话,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数学课堂中的对话,承载着让师生智慧共同成长的重任。它以静心阅读与倾听为前提,以思维为基础。它由问题开始,在对细节的雕琢中深入,最后还将在对问题解决全过程的回顾中延展。随着高质量的课堂对话的展开,师生追寻智慧成长的旅途将更为快乐与顺畅。

关键词:对话 课堂 智慧成长

场景:夏日的夜晚。

妈妈:妞妞,去把灯关了。

妞妞:妈妈,咱们明天把太阳也关了。

妈妈:关灯可以用开关,太阳没开关,怎么关呀?

妞妞:可以用云来关啊。

……

这是发生在一对母女间的真实对话。对话中的母亲是智慧的,她并未直接对女儿的想法做出是非评判,而是巧用类比,引导女孩自己思考“把太阳关了”是否可行;女孩同样是智慧的,她以自己积累的经验,想出了办法:摘片云来!相信,女孩的绝妙念头是让母亲所料不及的,但这个解答却是在母亲充满智慧的提问下引发的。

这简短的对话,洋溢着生命的活力,让人怦然心动。

课堂上,我们也希望能有这样 “充满生命气息”的对话。

课堂,是为了人的发展而存在;教师,是为了帮助学生的发展而存在。学生犹如那女孩一样将在课堂的对话中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兴趣,学会思考的方法,最终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智慧。对话过程中,为了有效而自然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必然要投入自身全部的热忱、激情、实践经验及创造的才能。作为回报,在为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也就发展了自己。于是,我们便能步入教学的佳境:师生智慧在对话中得以共同成长。

数学课堂中,怎样展开对话,才能有效促进师生智慧的共同成长呢?

一、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在静心阅读与倾听中展开对话。

静心阅读、倾听是师生在对话中获取智慧的有效途径。每一个对话的参与者唯有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看明白,听仔细,弄清整个问题的全貌避免盲人摸象的片面,使对话得以有效展开。倘若注意力不集中,就无法捕获文本或他人话语中关键的信息,无法与他人或文本实现思维的共享,交流不畅、对话渠道受阻,智慧之门也就难以打开。

教师作为课堂对话中的重要角色,有必要率先垂范。课堂中常见:教师因自己专业知识的丰富而好为人师,学生话说了一半,教师便“拦腰一刀”,以先知者的身份自居,评判其想法的正误、优劣,急急牵

引学生回到自己设定的轨道上来。孰不知,这样做是给学生做了最糟糕的示范。有教授就有模仿,下一次,一个孩子没讲完,另一些孩子早已把手举得高高,不耐烦听了。这样的课堂可能发言踊跃,场面热闹,但充其量那只是一群人在自言自语,缺少思维的碰撞、沟通以及与他人交流后的内省与体验,对话并没有真正展开。在课堂对话中,教师要随时提醒自己摆正位子,把自己满满的头脑倒空,真心实意地去倾听学生在说些什么;把自己骄傲的姿态放低,一字一句地去阅读文本在写些什么,每一次阅读,每一次倾听都有可能让教者产生新的体验、感悟,并从中获得智慧的提升。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中平等的交往者,教师的率先垂范正是为学生做了如何阅读与倾听的指导,这种指导应是润物无声,化雪无痕的。为此,教师还可以设计趣味十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明白静心阅读与倾听,并从中获取有用信息的重要性。如特级教师华应龙在数学复习课《审题》中就设计了一张必须在4分钟内完成的特殊试卷。学生们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匆匆答卷,却谁也没能发现在试卷的最后写着“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而第1题的要求仅仅是“请认真阅读全部试题后,在试卷左上方写上姓名。”这份特殊的试卷一定能让学生们吃一堑,长一智,学会静心地阅读与倾听。当课堂对话在耳目清亮的师生之间展开时,智慧就在其间穿行。

二、好的问题是智慧的一半,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领下展开对话。

高效率的课堂对话源于好的问题。问题不能太容易,需知没有困难,就没有智慧;问题不能太复杂,那会让对话者时时处于被动状态,逐渐失去解决问题的兴趣与斗志。好的问题是富有启发性的,它能让问题解决者自己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且这突破口往往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它能变化衍生出很多相关的新问题,引导问题解决者梳理归纳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它能启发问题解决者自己察觉思维的漏洞与缺陷,使其成为一个智慧的自我纠错者。

好的问题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它源于教师对数学问题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它常常是生成式的。一次文本的阅读,一个学生的发言,一次动手实践的过程都有可能让教师产生灵感,用一个好问题推动课堂对话的展开。在学完“角的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常给学生设计这样的操作题:一个长方形,沿直线剪去一个角后,剩下的图形还有多少个角?答案是确定的三种可能。怎样让这个问题的空间更大、更富有启发性与挑战性呢?棋高一着的教师会不着痕迹地去掉一些限制条件,将题目出示为“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后,剩下的图形还有多少个角?”有趣的是,学生们虽然能认识到“必须根据剪法的不同来确定剩余角的数量” 但仍会按常规思路沿直线去剪。此时,教师提出“改变你的剪法,能使剩余的角更多或更少吗?”部分学生会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框,想到沿折线、沿曲线剪。也有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的提议,那么一句更具体、直接的反问“一定要沿直线剪吗?”会帮助学生恍然大悟,愉快地体察到自己的思维局限,这种有趣、快乐的体验会使学生在今后的课堂中愿意更主动、积极地进行对话,并在对话中实现对其思维能量的深度挖掘,实现智慧的提升与飞跃。

好的问题同样是学生智慧的结晶。教师有义务让学生清楚这一点: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旦学生把质疑当作了每日课堂学习的常规,他们将兴味十足、坚定不移地推进课堂对话的不断深入,使问题有个圆满的解决。要克服小学生年龄小,阅历少的局限,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是有助于他们在课上提出好问题的有效措施。六年级复习平面图形时,学生们研究出了用一副直角三角板最多能拼出11种小于平角的角时,我作了早就预备好的总结“四年级,大家还只能拼出10个角;六年级,165°的角也给拼出来了。这可真是学无止境噢。” 此时一位学生举手了“这次的小数报上有一道题,要量出有30°角的那块直角三角板三条边的长度,问有什么发现。我和同桌都量了,结果发现30°角所对的直角边正好是斜边的一半。这是为什么呢?”这可是初中几何的内容呀!学生能解决吗?干脆,来个不完全归纳法,我让全班学生量一量身边的三角板,又量了我的教具,通过实例来感知这一发现是正确的。至于“为什么”的问题我想给学生来个“今后研究”……此时,又一只小手举起来,一个小老师应运而生了,就那么轻轻地画上一条辅助线,问题便解决了。在学生“节外生枝”的问题中,居然解决了初中几何的内容,这让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对话,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学生。在心里,我对积极引领着课堂对话走向纵深的学生们说了声“孩子,感谢你,让我和你一起成长”。

三、莫失良机,在对细节的深究中展开对话。

细嚼出滋味,细想出智慧。对话中学生常常会“不知怎么地”就决定了他的答案。此时,教师要成为一个“助产师”,逼迫学生把省略的、含糊不清的部分展开,在细节处不断深挖学生的种种想法,很多解题的策略便会在对细节的深度挖掘中显现出来。在“逼迫”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也会积累到有效催生问题的提问方式与技巧。如当学生说“我是凑的”时,我会赞赏地说:“你用的是尝试法,快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尝试的,一试就能把答案给试出来。”当学生说:“我是死算的。” 我会接下话头,问:“怎么死算的,说来听听,或许我们能让它变得‘活起来’。”……

对话中,教师对学生的每句话语,每个神情,解题的每个步骤都要怀有敏感之心,从中捕捉闪光的成分,捕捉尚处含混状态的细节,多问问“为什么”,“还可以怎么样”,让学生从中体悟到,思维过程的每个细节都是值得讨论的,细节是习得智慧的良机,正是在对细节的深究中,师生才能共同进步,一个个出落得“灵气十足”。

四、再思则明,在问题解决之后展开对话。

课堂对话由问题开始,在对细节的雕琢中深入,最后还将在对问题解决全过程的回顾中延展。

问题解决之后,首先要让学生质疑自己解决问题的结果、过程及方法,抱着错误在所难免的态度,去反观走过的每一个步骤,在质疑中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之后,要比较一下对问题最开始的设想与最后解决方案之间的差异,在差异中明了怎样可以少走弯路,找到捷径,以降低成本,提高思考的效益。

问题解决之后,要注重梳理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提炼普遍适用的问题解决潜规则,以及那些个性化的有用思考方式。

问题解决之后,还要围绕曾经发生的错误展开对话,从他人或自己的错误中找到智慧,获得成长……

数学课堂中的对话承载着师生智慧共同成长之重任,它以思维为基础,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隐的;可以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也可以是师生与教学文本之间的。课堂不息,对话不止。正因为有了对话,我们追寻智慧的旅途才不再是 “茫茫荒野上的艰辛跋涉”,我们才可以和学生一起快乐地成长。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