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两点思考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两...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对小学数学...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两点思考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两点思考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两点思考前不久有幸听了南京郑毓信教授为小学数学一线教师作的精彩报告,报告中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作了透析。郑教授在谈及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提到:“这次的课程改革到现在,经历了激情---困惑---务实这样三个阶段。”在广大的一线教师能以一种冷静的眼光来审视课改的今天,课堂教学也逐渐从丰富多彩的热闹形式回归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上来。但是,仍然有一些现象是值得研究和商榷的。下面我想结合我的一些教学实际,也谈谈自己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两点思考。

一、情境的创设有多重要?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强调了“情境”的作用。第一学段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第二学段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为此,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但是,现实教学中也有一些教师对“情境”过分强调和追求,好象离开了情境就不是新课改中的数学课了。于是就千方百计地设计各种情境,而把“为什么要创设这个情境”这个重要的问题忽视了。因而又把数学课堂上回到了“丰富多彩的形式”上去了。这样的教学案例在教学中随处可见。前不久在《中小学数学》(小学版)杂志上又看到了一篇关于这样情境创设的一个教学案例,摘录如下。

教学内容是“三步计算的试题”,教学片段:

1、故事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要不要听?

生:要听。

师:那就得认真听,听完后还有问题等着你们去解呢?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一天走到黑风山口时,突然一阵狂风大作,狂风过后,大道中间站着一位妖怪,挡住了唐僧师徒西行的去路,并大声说道:“要过此地,需解此题。”妖怪举起一妖牌,你们想不想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

生:想!

师出示:计算74+100÷5×3

这到题中含有几种算法?

生:含有加法、除法和乘法,三种运算。

师:同学们,大家猜一猜,计算这道题要几步呢?你们能不能帮唐僧师徒这个忙呢?

生:两步。三步。(意见不统一)

2、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现在就来分小组讨论怎么计算,到底需要几步才能算完。

生:小组讨论。

……(省略)

师:你们想不想继续往下听故事。

孙悟空一见这道题,就说“小意思,小意思”。一会,就算出了正确的结果。师徒四人继续西行,走了不远,路的中间有一大门,挡住了去路。门上写有一道算式:(440-280)×(300-260),写上正确答案此门自然打开。此次唐僧师徒问难了,你们能不能再帮他们一次?

……(省略)

我觉得,这个教学案例反映出来的教师的教学思想有许多地方是值得大家研究,现在只结合我关于“情境”的论题,来“研究”这个教学片段。

象这样的情境创设,还有保留的必要吗?这样的情境,能给这节课带来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呢?我想,在创设情境前,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情境创设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上面这个案例中的情境创设,确实对小学生起到了吸引注意力的作用,但是,创设情境的目的不应该仅此而已,更应该在于创设的情境是否为学习数学服务;是否让学生在数学上有所思考,有所回味,有所启发。就象“编者语”指出的:这个教学片段的情境设计与所教学的三步计算的式题有关系吗?情境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为了“有情境”而去创设情境,让那些非数学的因素干扰了数学学习。否则,我们有可能又回到形式化的教学上去,而忽视了数学的本质。

笔者认为,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不能出现脱离教学内容又远离教学目标的无效情境;不能追求情境的“新、异”而忽略了情境的真实性,出现那些编造的谎言式的情境。徐州高等师范学校的张兴朝校长在谈及关于情境的创设时认为,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应当遵循这个三条基本原则:以激发数学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促进数学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目的;以情境素材的合理选取为前提。我很赞同他的这个观点。同时我认为,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要从情境引入,不是每节课都要创设情境。有的专家也建议:要防止认识上的“唯情境论”。

二、离开了“合作交流”就不是好课了?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应该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改走到今天,虽然没有上几年那种对理念的偏激认识:认为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主动探索得到的知识才是学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过合作交流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在让学生模仿和死记硬背等等。但是,在现实教学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思想认识仍停留在“形式化”的水平上。许多教师感叹:“如今上一节公开课,如果没有小组合作学习,不知道听课教师和评委们会怎样评价这节课?”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为了迎合课改精神,一些教师把合作学习看成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认为课堂上有了小组合作就有了课改意识,就是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

在这部分教师看来,“合作交流”是成功课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好象没有合作交流,就失去了灵魂。于是,不论是什么样的问题,都让学生“小组讨论讨论”。

还是让我们借用上面的“三步计算的式题”的教学案例来说说。

师出示:计算74+100÷5×3

这到题中含有几种算法?

生:含有加法、除法和乘法,三种运算。

师:同学们,大家猜一猜,计算这道题要几步呢?你们能不能帮唐僧师徒这个忙呢?

生:两步。三步。(意见不统一)

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现在就来分小组讨论怎么计算,到底需要几步才能算完。

生:小组讨论。有的还发生了争执,气氛活跃,思维积极,求知欲望强烈。

先不讨论这个案例的真实性如何(计算74+100÷5×3之前,学生就已经有了混合运算的基础了,他们难道连几步计算都不清楚了?会因为“两步”还是“三步”发生争执吗?),看看“合作探究”部分的设计:“现在就来分小组讨论怎么计算,到底需要几步才能算完。”到底需要几步才能完成,需要学生的讨论交流吗?在这儿安排一个“小组讨论”,能讨论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有讨论的必要吗?如果连这样的问题都要学生来“讨论、交流”完成的话,那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这儿之所以让学生讨论,是追求课堂的“活跃的气氛”,追求形式上的热闹罢了。

实际教学中象这样的例子有许多。

合作学习好象是一件非常时髦的华丽外衣,包裹着整个课堂教学。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合作学习,不考虑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不考虑有没有必要采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一概套用小组合作学习。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只有让学生合作学习,才能体现课改精神。使一些根本不值得讨论的问题也用讨论的方式充斥课堂,浪费了教学时间,淡化了数学本质。

合作交流是人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让小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一味地追求合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不该合作的也合作,不该讨论的也讨论,带给学生的是惰性!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被完全抛弃,这样的孩子还有主见吗?还有创新的意识吗?我想,这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着深思!

事实上,新课改所倡导的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并不是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很多优点,恰到好处的运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巧。然而,独立思考更是学习的法宝。我们不能盲从合作学习而丢弃独立思考,首先应该独立思考,独立思考仍然是数学学习的主要方法。

因此,我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应该遵循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当个体在解决问题确实有困难,必须要有同伴的帮助;或者是小组的讨论交流能更有力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更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时才适用小组的合作学习。必须的则用,可有可无的则坚决不用。否则,淡化了数学的本质不说,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应该是我们每位教师的不懈追求。愿今天,课堂上少一些做作,多一分实在,让我们的学生得到真正的实惠!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