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的理性诉求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集体备课的理性诉求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集体备课的理性诉求

集体备课的理性诉求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集体备课的理性诉求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集体备课的理性诉求时下,集体备课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的思想。”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理解,使得这一教研活动的方式还没有取得最优的效果。

一、 拨云见日,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

1. 集体备课≠“成就”懒汉。

集体备课在操作过程中产生了部分教师、备课组借集体备课之名,谋“分工备课”之实。有些同年级组的教师,每位教师轮流主笔备一部分内容,然后把教案复印一下,每人一份,并美其名曰:资源共享。有些不负责任的教师,并不自己备课,而是手握教育信息化这把“双刃剑”,直接将互联网上的有关内容、另存……集体备课等同于一人提供教案,大家“拿来”使用。一些教师拿到这些教案后,没有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加工”,没有对教案适当修改、增补、删减、提醒、强调和解释。共享的教案“一尘不染”即是明证。这种有名无实的集体备课,其效果比单人独备更差,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一批备课的“懒汉”。试问这样的集体备课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吗?

2. 集体备课≠“统一”教案。

有些学校,集体备课已成为一种形式。同年级组的教师集体备课以后,大家以同样的进度完成同样的内容,使用同样的资料,布置同样的作业,甚至上课的环节都如出一辙: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这样一来,教师上课就如同工人在车间加工零件。把集体备课和统一教案画上等号,是值得商榷的。集体备课要求在教学思想、教学重难点处理、练习、检测等方面做到基本统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案内容和教学环节要高度一致。集体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讨,又要突出个性特色。

3. 集体备课≠个人“独唱”。

在集体备课中,研讨往往由备课组长说了算,这就使得其他教师“出工不出力”,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见,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显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就是要集众人之长,补自身之短。集体备课要求教师能积极主动地交流,在交流中实现思想和观点的相互碰撞与交锋,实现共同提高。

二、 洗尽浮华,追求集体备课的真谛

1. 个人钻研——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

个人钻研是集体备课的基础,因为每个人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加工处理也是不同的。集体备课前,应先布置教师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思考。集体备课时,提出自己的思考、经验、困惑,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教师个人的集体备课记录本,不仅要成为集体备课时分享智慧的记录本,更应成为集体备课前梳理经验的记录本,倾诉困惑的记录本。有了充分的思考和酝酿,教师才能主动参与,畅所欲言,以个人的思考凝结集体的智慧,最终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

2. 求同存异——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

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自学能力、非智力因素千差万别,期望一个教学方案放之各班而皆准,显然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教育永远不可能是工厂规模化的生产。特级教师魏书生曾经说过:“一个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去否定,不是去证明,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不加任何改变。他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蜜蜂采集花粉酿蜜”的观点,应该是我们对待集体备课的积极态度。

我们认为,集体备课就是把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研究和分析教材、确定教学整体目标以及探寻普遍的教学规律等方面进行相对的统一,而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则不宜过于统一。我们应该将求同存异作为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倡导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设计出符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案,用集体的智慧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艺。

3. 解决问题——集体备课的功能定位。

集体备课的功能如果定位在研讨并解决问题上,就有利于教师在设计教案的基础上开展自我反思,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就有利于紧扣教学的需要,抓住那些关键或疑难问题进行集体攻关,依托群体智慧清淤除障,释疑解惑;就有利于避免备课中照搬照抄的现象,使每个教师都积极参与,在交流中获得共识,在争论中深化认识,真正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集体备课可侧重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备教材:把握课程标准,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并确定教学的三维目标;把握各章节教学的重点和关键,研究教学难点;做好“用教材教”的研究与设计。(2)备教学方法: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精心设计教法和学法。(3) 备教学资源:练习(包括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做到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有机结合;搜集、共享与学科教学相关的教学网站、教学课件,自制课件与教具、学具等。(4)备学生:对学生中已经出现的错误进行梳理、分析,提出矫正策略,对下阶段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讨论等。

4. 制度建设——集体备课的有效保证。

营造良好的集体备课氛围还需要制度建设作为保证。集体备课在坚持全员参与原则的基础上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各备课组除平时的教学交流活动外,还应安排专门的集体备课时间,每星期1~2课时;定地点:固定集体备课的地点,一般安排在年级组办公室进行,这样便于集体备课及时开展;定课题:每次备课组集体活动应先拟定讨论课题;定中心发言人:每次备课组活动应有一位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事先初步拟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和讨论主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