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评价体系、推进小学素质教育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改革评价体系、推进小学...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改革评价体...

改革评价体系、推进小学素质教育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改革评价体系、推进小学素质教育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改革评价体系、推进小学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大多以单元测试成绩平均、期中期末按一定比例计算出学生的成绩,甚至有些教师干脆以一张试卷为依据来评价学生。现行的小学教学评价方法,尤其是小学升学评价起不到客观评价学生学业的作用,在有些方面甚至与现行的目标培养相抵触,其中弊端显而易见,突出有四:一是测验过程不科学。试卷都是教师凭经验命题,既无双向细目表,也没有经过试测,一些基本问题如信度、效度等无法作出科学的回答。二是测验内容不全面,听说能力无法测试,还出现作文套题、背题现象。三是测试卷编制技术不规范。常有语法性、知识性、错误、导语不明确等现象。四是评分和分数解释缺乏客观性,评分标准有误时有发生。再延续这种评价方法必然有碍于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需要评价,离不开考试,关键在于采用一套什么评价体系去评价学生的学业,我们怎么去考学生,考什么,笔者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考试方法:分项、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小学素质教育的学业评价,要求对实施过程中的细节实行规范化,便以操作。分项考就是要改变传统“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做法,对教学内容评价进行项目分解,在逐项测定之后,再确定总评等级。以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为例(下同),可以将小学语文的项目分项为听话、说话、拼音、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识字、词语、句子等)、朗读、作文六大项。通过分项评价达到听说读写四项语文全面评定;知识、能力智力的全面评定,认知和情意的全面评定。在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的只采用笔试闭卷的做法,实行口试、笔试(闭卷和开卷笔试)、操作相结合。说话、拼音、朗读可采用口试测定,阅读、作文采用笔试(闭卷或开卷)测定,查字典、写字项目可采用操作测定。情意方面还要结合观察来测定。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智力活动高速运转,把某种心理压力下的被动答卷,变为强烈兴趣下的主动探求,这样既能考检学生的学业水平,又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对学生的评价过程变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在测试关系上,采用日常性评价、单元形成性评价和总性评价相结合。日常性评价可结合课堂提问,作业检查,日常观察进行,除闭卷内容要集中时间考试外,其他各项可根据教学实际,教师灵活安排,每个项目少则几分钟,最多不超过40分钟,期末总结性评价可分散在期末2--3周进行,这样考查的内容全、范围广、容量大。由于每次考试时间短,内容单一,难点分散,学生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如听话水平测试。一般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学生的听话能力;二是学生的听话习惯,能否认真听别人讲话。可采用“听老师朗读或讲话,然后回答问题”的方式。学生听话习惯的测评可蕴含在对学生听话能力的测评中进行,按8:2的比例,即听话能力80%,听话习惯20%,内容要根据大纲要求,不要提高或降低,与训练重点紧密结合。说话水平同样可以从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说话习惯来评价。如三年级能否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可选一至两幅图,看后思考后再表达出来。习惯评定主要看能否当众说话,声音是否响亮,说话是否有礼貌。测评方法可多种多样,教师先拟定一个较明确的评价标准,适当讲解操作要点,可以同桌互评,小组评议,教师评价准确性高,但是费时,一般放在终结性评价时使用。再根据年段要求,将要求的达成划为几等或几类,分类记分或记级。

二、 考试内容:书本、课堂与课外相结合。

小学生考试必须以教学大纲、教材为依据,万不可离纲丢本,要使学生的知识水平达到基本要求。所以考试内容必须以书本、课堂所学的内容为主。素质教育除了掌握一定的基本能力外,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以考试内容要适量的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要出一些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能力的余地和空间的题目。考试内容要做到“四个必考”:口头、书面表达的能力必考,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必考,重点的基础知识必考,良好的学习习惯必考。方式可采用动口、动笔、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形式。如阅读水平的测试,可分为口试和笔试两种,口试主要包括朗读和背诵,朗读的内容可以选教材内的,也可选课外的名家名篇,根据年段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朗读内容,背诵必须以教材为主,且是教材要求背诵的,不要求背诵的不考,也不列入阅读的按课文内容填空。

笔试检测,关键是试题要出得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要根据大纲要求设置考察点,不超纲,不主观地偏向某方面。问题的指向要清楚,不要含糊不清,语言表达不使人产生异议,不出连锁题,大题套小题,问答不出,后面的问题就全部锁住,这不利于学生发挥正常水平。同时,选择的材料要生动有趣。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材,考虑学生的阅读爱好。试题本身所选择的要生动有趣,有点新意,能给人予以新启示。测试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可采用测试学生说话能力的方法进行。

三、 考试评价: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

学生的成绩如何评定是考试改革的关键,必须改变过去由老师一人说了算的传统,要把“法宝”交给学生,真正还他们主人翁的地位,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对于学生的成绩评定,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师生共评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每次考试,教师应制定较详尽的评价等级标准,发给学生并作一定的操作说明,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公平、合理、实事求是的评价别人和自己,要求学生用发展的的眼光看问题,对于同学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对于疑难有争执的问题,学生互相讨论,也可请老师仲裁。对于评定的成绩、等级如果自己不满意,还可以申请再考,直到满意为止。成绩记录要按考试分项记录,从而体现学生的长处或弱点。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讲就会有更多地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自信心。

自评、互评在日常评价和单元评价可多运用。师评则可侧重于期末综合评价,三者要有机结合。在考察学生过程中,要打破要求学生每题必做的规定,采用大范围多选择的方法,充分尊重自己的选择,可以采用抽签,指定或自选相结合;比如作文题就可三题选一的办法,听话、说话、朗读都可以采取多题选择的办法进行。对于学科的评价,可以分单项记载,也可以按权重进行综合能力评定。对综合能力进行评价时,应采取多种测试手段,确定较科学的权重比位,如低年级口试可占40%,笔试占60%;中年级口试占30%,笔试占70%;高年级口试占20%,笔试占80%,全学期学生总评的构成可以期末的总结性评定占60%,平时占40%,学生评定的量化可按项目要求,以方便计算为宜,可采用百分制、等级制和评语制,一般笔试可采用百分制,口试采用等级制并制定相应的互换法则。

这种考试办法笔者认为有以下优点:一是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大显身手的机会,对后进生也能体验到某些方面的成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达到有利于学生能力和自身素质提高的考试目的。二是有利于家庭教育。消除了在分数上的攀比,有利于家长把精力放在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上。分项考核和等级的评定使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都能明确学生在整个学期中的各项成绩如何,哪些内容要努力,以便对症下药。三是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教师、学生乃至家长都参与评价,透明度高,能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情况。四是减轻了学校教师的压力。教师可以把主要精力从抓偏题怪题上回到抓基础,抓能力上来,回到抓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

总之,只有把学生的知识、能力、习惯三者结合起来进行考试和评价,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因怕考试而产生的心理负担,减轻为应付考试而加重的课业负担,真正达到考试和评价的根本目的,推进小学素质教育。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