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学习方式]为数学合作学习选准内容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学习方式]为数学合作学习选准内容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合作学习近些年来已经成为千千万万课堂所采纳的学习方式。然而,实事求是地说,合作学习的运用并不理想。综观现在的数学课,合作学习被泛用的现象并不少见。原因就在于合作学习还没有被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三个组成要素:恰当的学习内容、健全的小组和有效的指导还没有被掌握。其中,恰当的学习内容是教师首先面临的选择。选准、选精学习内容是确保合作学习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究竟什么样的内容才适合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选取的原则是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基础,以能挑战学生的智慧、有效引导学生的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目的。概括地说,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考虑两个方面。首先要考虑合作的必要性。合作学习要处理的是个人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学生逐步体验到大家友好相处、合作的威力。因此,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具有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索性,要有一定的难度,是个人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通过合作讨论,学生能够形成对问题深刻、全面的认识,又能感受合作交流、听取各种观点的重要性,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人共处。其次,要考虑合作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力所能及的,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的,并与他们的智力、经验、知识结构等水平相当。合作的内容还需要有相对的空间。否则,学生的讨论就不会有价值。
具体到实践操作,笔者认为下面的内容比较适合老师们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1.某些方法、结果容易出现意见分歧的内容。
如果要合作解决的问题答案非常明显,而且是惟一的,那就没必要合作讨论了。而使人模棱两可、易产生认知冲突的内容,最值得讨论。老师可以在认知冲突点上就模棱两可的结论,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辨析,达成一致意见,澄清认识。意见的分歧往往容易引起争论,在争论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渐自悟个中道理,从而体现合作学习的价值。
如,在教“家长会”一节时,有位老师将它编成一段故事:家长们都高高兴兴地来开家长会,屏幕上展现情境“单人椅34把,双人椅8把,一共能坐多少人”。同学们立即动笔算了起来:34+8×2=50。老师接着问,要是我们班开家长会,够坐吗?“够了。因为我们班只有42人,而这里有50个位子。”有的学生还拿起“武器”——算式来展示:“你看:50-42=8(把),还剩下8把椅子。”这下可把学生激活了。“老师,不对。应该是8人。”“不是8人,应是8把。”“不是8把,因为你不知道是单人椅,还是双人椅。”“应该是8把单人椅。”“那不一定,也可以是双人椅啊!”“你怎么知道别人喜欢坐单人椅,还是双人椅?还可能多出的既有单人椅,又有双人椅呢!”“写‘把’不行,应该写‘人’。”“应该写‘个’,是表示‘剩下 8个位子’。”热闹的场面里,老师抓住思维疑点问道:“你们看这里的单位到底应该写什么?大家小组讨论一下。”这位老师灵活地调用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深层、全面的理解和感悟,表现出对合作学习的成功把握。
2.方法不确定、答案不惟一的开放性内容。
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可用多种策略解决,是很好地激发探究思维的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充分的合作交流,可以改善学习效果。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局限的。合作学习一方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个性思想的机会,另一方面能汇集多角度的思想,便于学生在倾听中发现别人的长处,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拓展自己的视野,建构问题的解决策略。
如,体现“算法多样化”的内容,就应提倡学生把个性化的方法在小组中交流。“你的方法是——”“你是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与同学交流一下。”“你准备向别人推荐哪种方法?”……类似的答案不确定的问题还有:“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每个学生比较、猜测的依据和思维的角度都可能不一样,因为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兴趣、爱好等特点都是不一样的,问题一出必然会有多角度的思考,小组同学就能有效地实现互补和互助。这样的话,我们也就可以比较乐观地去看待由于教育资源不足而必须面对的大班额了。
3.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内容。
一些操作性强、需要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的活动内容,适合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如:学了“统计”后,老师设计了“统计某路口1分钟通过的车辆的情况”,由于是播放录像,速度比较快,各种车目不暇接,学生一时统计不下来,这正是老师的设计意图:让大家想到要寻求合作,这样既能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又能很好地感悟集体协作的威力。结果大家分工,有的统计摩托车、有的统计小轿车……写字太慢,就画“一”来表示,等等,许多办法都让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凑出来了,这里的问题解决,还很自然地运用了分类的思想方法。
其实,数学问题也不是都适合用合作学习来解决的。比如,学习“笔算多位数乘法”,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独立思考,类比分析,实现方法的迁移;再让他们说说想法,各抒己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独立运用的能力。如果用合作来解决,就会耗时多,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因此,合理把握合作内容,对于教师们成功组织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非常重要。
《平行与垂直》听课体会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单元分析》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课十一》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数学教案
业务学习笔记 新教师如何上好数学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 单元分析》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1)》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课七》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课十》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分析》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单元分析》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
听课心得 观摩课《认识图形(二)》有感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培训有感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课十三》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