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组织课堂讨论”,在数学课堂上的运用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浅谈“组织课堂讨论”,...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浅谈“组织...

浅谈“组织课堂讨论”,在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浅谈“组织课堂讨论”,在数学课堂上的运用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浅谈“组织课堂讨论”,在数学课堂上的运用课堂讨论,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围绕中心问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共同探讨,在数学课堂讨论中,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广泛交流,可以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下面就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谈谈我的体会。

一、要营造讨论的良好氛围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不能放任自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调控课堂气氛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把学生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共同研究者。所以教师对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必须加以肯定,至于对与错,那是第二位的,课堂是允许学生争论,允许学生“找碴儿”。在这样一个民主、和谐、进取、开放的氛围中,学生会产生主动择求知识的欲望,积极地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从而养成对问题的积极探讨,质疑和敢于批判的良好习惯,自觉地养成创新意识,进而学会学习,勇于创新。比如,我在教学“加法”时,通过创设情境,请3个同学上台来表演一段场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把你看到的与你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最后,再全班交流。让学生感知,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又如,我在教学“长短”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品有长有短的?”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学生就说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有的说“我是看出来的”,有的说“把它们横着平放在桌子上一头对齐比另一端的”,有的说“我的把它们竖着戳在手心上来比的”,还有的说“把它们的两头都不对齐也能比较出来”。由于学生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得出了各种不同的结论,但是这些结论都是有道理的,我都给予了肯定。

二、要把握讨论的层次

学生讨论是自主性学习的主要方式,但不能自由散漫地进行讨论,而是要选择时机,在教师组织指导下进行讨论。

(1)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不能把某一知识的重点处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怎么做。例如: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时,用多媒体将教材上的情景图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先是出现四排红花和3个小朋友,在学生搞清楚小雪、小磊、小华各得多少朵红花的基础上,再出现左边和右边两个小朋友所说出的话,然后再启发学生根据两个条件提出“小雪比小磊多几朵红花”的问题,提出问题以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讨论主要围绕“谁与谁比”,“怎样比”等问题进行,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比的方法,结合讨论用学具摆一摆,使他们在摆的过程中感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过程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明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实际上就是用大数去和小数比,把大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小数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小数多的,多的部分是几就是大数比小数多几。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操作,找到问题的关建。这样学生对问题就会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在总结规律性之前,组织学生讨论。

课堂教学中,在得出规律性结论之前,要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动手、动口、动脑,只有让学生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才会对知识掌握得牢而活,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将大大的加强。例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时,教师把教具变成学具,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动手,在比一比,画一画的实际操作中,学生找出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就是求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多几的规律,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得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锻炼,使他们尝到了成功的愉悦。

(3)学生思维受阻时,组织学生讨论

当教材中出现难点,而使学生思维受阻;或优秀生提出新的见解而其他大部分学生又不理解时,老师不能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组织学生讨论,展开讨论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就喊停,终止了讨论。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着小组讨论的质量,所以即使受40分钟的限制,即使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既然组织了小组讨论,教师就应该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否则,小组讨论就只能成为新课程的点缀。

(4)学生思维发散时,组织学生讨论

当某一问题有多种思路或解法时,应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会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及时表扬鼓励。经常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会使学生广开思路,萌发创造性思维,学生还能在相互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