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在数学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容提要:

在数学教学中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价值,使生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达到能运用书本上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形成能力。

主题词:

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培养能力解决问题

一、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使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

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师还要善于把书本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反向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使生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价值,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所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当学生在实际中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就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时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形成良性循环,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用。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小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知识时,根据单元教材的知识特点,从单元知识的整体出发,首先让学生搜集了大量的长、正方体的实物,然后让学生调查、回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这方面的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许多有关利用长、正方体的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如“我要用粗铁丝做一个正方体的鸟笼框要用多长的铁丝怎样算?”;“妈妈化妆用的口红包装是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要做一个这样的纸盒用多少纸料怎么算?”;“我想用玻璃板给宠物狗做一个正方体的漂亮的小房子,在房子的前边做一个门,两边还要各开一面小窗户如何算料?”;“我家有一个长方体的鱼缸,差不多盛有一半的水,怎么算出鱼缸中有多少水?”等等,由于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实践活动的机会,学生才能从自己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这样有意思的数学问题,问题中涉及了本单元关于计算表面积、容积、体积和求棱长之和的所有知识。课堂上教师以长、正方体的实物作为依托紧紧抓住“长、正方体特征”这个核心概念,以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学生很容易地就突破了有关表面积、体积、容积和棱长之和的计算等本单元涉及到的一系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夯实了基础、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还节省了不少教学时间,效果非常好。

从以上教例不难看出,教师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利用生活这个大课堂这个活教材,把数学知识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把抽象的数学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抓住起统帅作用的核心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使学生从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更好的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从而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还要善于把书本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建构主义者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第一,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述所学的知识。第二,能否基于这一知识做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第三,能否利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第四,能否综合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五,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可以看出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对知识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建构性学习和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促进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更好的运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一位教师在讲“工程问题”时,让学生结合往浴盆里注水的生活实际编一道题,甲生:热水管1分钟注满浴盆的,凉水管1分钟注满浴盆的,几分钟能把浴盆注满?列式:1÷(+)。乙生很快提出异议:在实际生活中不需要把浴盆的水注满,这样洗澡时水溢出来太浪费了应把问题改为,几分钟注满浴盆的或就可以了,列式:÷(+)或÷(+)。

又如在讲完“圆的认识”时老师设计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站成一横排做投沙包的游戏,问学生这样站队你们有什么想法吗?学生说这样站队不公平,教师接着问那么怎样站队才公平?学生应用同圆半径相等的知识说出应该围投沙包的目标站成一个圆,或固定好投包的站立点排成纵队一个人投完后下边的人再依次投,这样距离相同保证了公平性。

以上两例体现出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运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的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要想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标。我们说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其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法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以及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加强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通过实践,可使学生直接体验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教师不仅要注意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