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如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如何关注学...

如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如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如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积极推进,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能够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对数学学习的影响,表现为:一是关注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数学;二是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密切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然而通过学习新课标我觉得:在数学教学中,只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等智力因素还远远不够,我们更应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有价值的情感体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通过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获得较多的自信心和更多的成功感。

一、引入学生喜欢的活动,激发“乐学”的情感体验。

活泼是学生的天性,所以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旋律。而我们以往的数学教学太注重数学自身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过分追求数学知识体系的形式化,限制了学生生动活泼的思想的形成,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乏味,以至于对数学学习缺少必要的兴趣。

数学知识不是独立于学生生活的“外来物”,而应是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设计教学,适当引入他们喜欢的活动,如:做游戏、讲故事等,让他们感到数学学习亲切、可信,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从而使他们形成活泼向上的思想。

如:在教学21世纪数学教材第一册中“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时,我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玩扑克”的游戏。当老师像变魔术一样拿出扑克牌时,孩子们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当老师明确“今天我们要用扑克牌学习口算”的要求后,又赢得了他们一片兴高采烈的议论。正如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的:“喜欢和好奇比什么都重要。”在这节课中,学生没有了以往数学课上的指令性操作活动,而是在他们喜欢的扑克牌游戏中,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尝试,积极探究,得出了不同的口算方法,以“9+4=”为例,学生想出了多种算法:

……

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玩得尽兴,学得开心,激发了他们“乐学”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增加“善学”的情感体验。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它将使学生受益终身。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搭建平台。增加他们“善学”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终身学习成为可能。

当然,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也应与时俱进,赋予它浓郁的时代气息,不但重视最基本的好习惯的养成,如:“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等;还应重视诸如“自主探究、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收集并处理信息”等好习惯的养成,以满足新世纪社会对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

首先,应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认知活动从问题开始。也就是说人在认知时首先感受到问题,才要认知、才要学习,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认知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发问;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学会发问;还要创造“激发矛盾”的条件,使学生善于发问等。在质疑问难中,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

其次,应重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未来社会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与他人相处、合作的机会。导致部分学生出现“自我中心”、“不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等不良现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还应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会合作、学会交流的同时提高合作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另外,还应重视自主学习、善于观察、搜集并处理信息、自我评价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在养成这些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增加他们“善学”的情感体验。

三、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探索成功”的情感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强调了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是他们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以往过于强调现成结果的教学,重视结果形成的过程教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和能动性,便他们在充分的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和合作交流中,将头脑中不规范化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为科学的结论,并从中感受到数学发现的乐趣,享受到探索成功的情感体验,增进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在教学21世纪数学教材第二册“统计初步知识”一课时,我将教学的重点落在“让学生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设计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特别是统计图(动物图片从同一横轴起,由下而上,横行竖列一一对齐排列)的得出,需要学生负出积极的探索,经历从“不规范化”到“规范化”的过程。然而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怎样可以一下子知道哪种动物多”的问题引导下,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自身的大胆尝试和不懈努力,最终完成了统计表和统计图,真正经历了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从中体验到探索成功的乐趣。

四、运用积极的评价手段,淡化“受挫、失败”的情感体验。

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是一种重要的素质,它可以使一个人不断地克服困难,不断地得到发展,这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终身取向。反之,则会使人不思进取,终身庸庸碌碌。然而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历挫折和失败是常有的现象。如何帮学生减少失败的尴尬和受挫的情感体验,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呢?

首先,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介绍新的数学知识时,应当尽可能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有层次性的问题串,使不同的学生都有面临挑战的机会和享受成功的体验。

其次,面对学生的挫折和失败,教师要注意运用多元的评价目标和多样的评价方法,减少或淡化学生受挫和失败的情感体验。并注意运用恰当的、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如:“其实你的错误已经为其他同学亮出了‘此路不可行’的红灯!”、“一次小小的失败算不了什么,改变一下思考的角度再试一试吧!”……使学生懂得:成功与失败都是他们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经历的人生历程,用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失败,独享那份由失败到成功的快感。

五、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用数学”的情感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是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反映;数学又高于生活,数学知识不等于生活的摹本,是对生活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概括;数学更用于生活,它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等等。可以说,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通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把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加工,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学好数学,同时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中获得“数学真有用”的情感体验。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选取与学生的生活背景有紧密联系的学习材料,为其注入趣味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乐于接近数学。

其次,教师应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应用,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学好数学是一件有用的事情,从而愿意学好数学。

实践证明,数学知识只有扎根于生活实践的沃土中,才会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活动中学生都兴趣盎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他们都全身心投入;当他们用数学知识成功地战胜了生活中的问题时,他们更是欢呼雀跃。

总之,教师通过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数学中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创设一个活泼、宽松、愉悦的数学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自主平等地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形成乐观向上的人格,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得到协调发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