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思维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优化思维形式培养学生的...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优化思维形...

优化思维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优化思维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优化思维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内容摘要:

现代教育观认为:创造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创造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之一。人的创造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从数学思维形式和对创造过程的认识入手,对“优化思维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课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并且从三方面进行了论述。1优化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2、优化直觉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3.优化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创造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统一,从优化思维形式入手,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良好途径。

主题词:优化思维形式创造思维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的基本品格,是由创造精神和创造技能两部分组成的,其核心是创造思维能力。在分析了许多科学家的创造过程后,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从人脑的右半球,

面对具体的形象,产生了幻想,然后进行到直觉与顿悟阶段,最后经过反复实验和推理,进入到逻辑思维阶段,最终完成理论上的创见。具体地分析这一过程,可以明显地看到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三种不同思维方式的作用,这一过程起始于形象思维,完成于逻辑思维。在这一理论思想的启发指导下,我们结合数学教材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从小学生的基本思维形式入手,针对如何“优化思维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课题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代化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所谓形象思雏是人的头脑中运用形象(表象)进行的思维,是借助直观形象事物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主要包括表象、联想、想象和感情等因素。我国心理学家未智贤、林崇德在他们合著的《思维发展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

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这就决定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优化形象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既是儿童本身的需要,又是他们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的基础。

1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优化形象思维

表象是以直观形象来反映现实的,它是形象思维的细胞.丰富表象的获得,必须使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地感知事物,丰富表象的积累,是培养形象思维的基础.教学中,我们为了丰富学生的表象,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以优化形象思维。

①运用操作直观,丰富学生的表象.

操作活动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操作活动又是手与脑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由于儿童的思维仍处于具体形象水平,他们还不能有意地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并按思维过程的要求去分析、综合、比较等,这就限制了他们的认识能力。所以,数学

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操作,引导他们主动地参与探索,以丰富学生的表象。如在计算23—7的教学中,我们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小棒,帮助学生建立鲜明的表象,再让学生口头说出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进而深化表象,发展形象,最后借助表象让学生看算式说算理.以掌握计算方法。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离不开表象,通过学生的操作,并口述操作过程,可以使儿童头脑中形成的表象更加深刻,以优化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

②运用演示直观,丰富学生的表象。

演示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指导学生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演示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而且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缩短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认知过程.在教学

中,我们注意根据教学要求、教材性质和学生认知规律选用教具。例如,认识20以内的数选用小棒、图片、数位简做教具,以突出计数单位“个”和“十”。认识万以内的数用计数器说明运算顺序。认识几何图形用模型和实物以形成空间观念。应用题的难点是分析数量关系,低年级采用实物图、中高年级采用示意图、线段图。这样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同时配合适当的讲解或谈话,使学生获得清晰准确的表象。

2鼓励学生想象联想优化形象思维

表象是可以加工的,表象的加工就是对表象的组合、改造、创新的过程,从而形成了想象、联想等。对表象的加工过程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我们注意鼓励学生多想象、多联想,把它做为优化形象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①鼓励学生多想象,优化形象思维

想象是对表象的一种加工过程。想象在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学中我们注意充分发挥表象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例如:当学生读到相遇、追及问题时,我们引导学生想象两物体的运动情景,或相背运动,或相向运动,或两人以不同的速度向同一方向前进,让学生借助想象画出线段图,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在学习圆面积时,通过把圆等分后,引导学生想象,把圆分成无限多份拼起来,就成为长为πr,宽为r的长方形,由此推导出圆面积公式,想象力强的学生可以想象出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形象来,这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是极为重要的方面。

②鼓励学生多联想,优化形象思维

联想往往是由某一事物的触发而想象出与这一事物相似,或不相似的事物形象的思维过程。通过联想往往可以得到一种崭新的形象或重现某种表象。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多联想,以优化形象思维。例如:教学“垂直”这个概念时,引导学生联想学校操场上的旗杆,以及桌子的四条腿等形象,在教学求比值时,引导学生联想除法运算等。丰富的联想不仅有助于数学学习,而且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

二、优化直觉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直觉思维是一种整体的、简约的、跃进式的思维,它依靠对事物的直觉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对象,通过一段时间紧张思考,一下子接触到问题的实质,找出了答案。直觉思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逻辑思维的压缩,本身往往包括着假设、推测、尝试、实验的成分,它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教学中我们注

意从三方面入手优化直觉思维教学。

1、形成熟练的数学技能,奠定直觉思维的基础。

直觉思维是在以往的丰富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在短时间内直观地把握事物的本质,瞬间作出判断的思维形式。如果没有平时对问题的思考,没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做为后盾,就不会有任何形象能够唤起直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给最基本的概念、法则、性质、数量关系以中心地位,在不断运用中加

深理解,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逐渐形成技能,这就为直觉思维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在教学实践中,丰富学生的直觉思维。

未来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助于学生简缩思维的过程和依据某些线索迅速作出直觉的判断。我们努力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尽量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在行走表演中,理解相遇问题中的“同时、相向、相遇”等情节,

让学生尝试1平方米大小的纸面上能站几人。让学生亲自测量每人的身高、体重制成统计表等,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深刻的经验,丰富了学生的直觉思维。

3.在思维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训练”是马芯兰教学经验的显著特点之,训练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不同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猜想或联想能力,学会想象,我们不但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新授课前有旧知识及思维方法的训练,课后结合本课内容做一些有思维价值的训练,而且专门设计了一些思维训练课,如:联想训练、发散与聚合训练等,这就都为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三、优化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有条理的、有根据的思维。逻辑思维还是以概念为材料,以语言为载体,以抽象为特征,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推理,它是创造过程中的最终完成理论创见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1、在说理中,优化逻辑思维。

培养学生准确精炼的数学语言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逻辑思维与数学语言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人的思维尤其是逻辑思维,必须以语言为依据,逻辑思维越深入细致,其语言表达的思想越清楚明白。因此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说解题思路,在式题计算中引导学生说算理和算法,在几何

教学中让学生讲清几何拼摆推导的过程。同时在语言训练中,我们各年级都有侧重点,低年级先想后说,用完整句子表达,中年级有条理,连贯地表达思维过程,高年级语言准确简炼,有根据。这样有条理、有顺序、有要求的进行训练,持之以恒.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在沟通中,优化逻辑思维。

由于小学数学知识之间如链条一样连接着,本身就具有科学的逻辑关系,我们依据这一关系,将本来就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知识有机沟通起来,这沟通的过程就是学生逻辑推理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地组建,逻辑推导的能力得以发展,教学中,我们不但在新授中注意以旧引新抓住新旧

知识的生长点,而且在一部分知识学完后及时上好训练课,专门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联系的过程就是从一点出发,不断向纵深发展进行逻辑推理,使新知识在知识链条中得到很好反映的过程。

3在过程教学中,优化逻辑思维。

数学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学习,还是数学法则、公式、定律、方法的学习。都是一个过程。因此,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用启发式,引导学生去认识,去形成,去建立数学概念或知识,通过学习过程来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是思维的参与。重视过程教学,就是重视思维教学。例如,教学最大公约数的概念时,我们按照分别找约数,找公约数,找最大公约数的过程来教学概念,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以及研究讨论中,抽象出概念。这样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启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创造思维不是单一的思维方式,它需要不同思维的相互结合,尤其是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三种思维形式的统一体,它们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失时机地创设思维发展的空间,优化各种思维方式,把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每节课的教学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