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我上了一节《万以内数的读法》,也听到了一节《万以内数的读法》,这两节课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现对两节课进行分析比较如下:
教法一,这是我们听到的课,其过程如下:
1、教师让学生独立写出几个有不同特征的万以内的数并有选择地把学生写的各种类型的数粘在黑板上。
2、教师让学生读出会读的数,并指名读数,第一个学生读了一个3060后,提问:还有哪些是这一类的数,并总结像3060这一类数的读数规律。
3、再尝试读另外类型的数,学生读了7400这一类末尾有0的数,并总结末尾有0的数的读数规律。
4、学生读中间有0的数,然后找出它们的读数规律。
5、最后学生读万以内没有0的数,总结规律。
6、巩固应用
……
可以概括为:按照学生选择读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
末尾有0的数中间有0的数没有0的数巩固应用
教法二,这是我在学校里上的一节研究课。
1、教师让学生轻轻地读在课前经过自己的社会调查得来的万以内的数,教师巡视,并有选择地把学生搜集到的没有0的数和中间有0的数、或末尾有0的数这样三种类型的数放到实物投影仪上。
2、让学生找一找这些数的特点,并给这些数进行分类。
3、学生给万以内的数进行分类,分成了没有0和有0的两大类。
4、你觉得哪一类数读起来比较容易?(没有0的数)让学生读这一类的数。并总结万以内没有0的数的读数规律。
5、有0的数,你会读哪一个?并找出与之是同一类的数。(学生选择了中间有0的数),并总结中间有0的数的读数规律。
6、还会读哪一个数?(末尾有0的数)找出末尾有0的数,并总结它的读数规律。
7、请学生板书一个中间和末尾均有0的数,并且读出来,问:你为什么这么读?
8、应用
……
可以概括为:收集教师有选择地展示分类
读没有0的数读中间有0的数读末尾有0的数
读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应用
思考:
1、教法一:教师让学生独立写数,非常相信学生的能力,然后教师把学生所写的万以内的各种类型的数粘在黑板上,课堂上几乎所有的数都来自学生,课堂教学的展开完全是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反映了教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非常开放,完全让学生自己来读数,学生愿意读什么数,教师就让学生读什么数,学生能总结出什么规律就让学生说那一种类型的数的规律,教师没有扶着学生走路的痕迹。
2、在最初的读数的过程中,学生并不明白读数的规律,在学生看来我会读数是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可以好好的表现自己了,所以第一个学生就选择了3060这一类型的数,这一类数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教师在就让学生找出这一类型的数,进一步读这一类型的数,使学生“感悟”读数的规律,从而总结出读数的规律,这一设计,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可是在学生总结读这一类数的规律的过程中,中间的0怎么读?末尾的0又该怎样处理呢?学生的思维是混乱不清,就在于他们选择的这一类数需要综合运用中间有0和末尾有0两条读数方法,所以这种在形式开放的教学固然有益于学生动脑思考,但是却造成了学生思维上的混乱。实际上万以内数的读法是我们的一种人为的规定,目的是让人们有一个统一的读法,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别人读的是什么数,让别人也明白我读的又是一个怎样的数。
3、从教法二可以知道,对于万以内的数,教师在课前就让学生进行了社会调查,一方面使学生感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明白我们学的知识都是现实生活所必需的、是有实际意义的数学知识,防止学生产生枯燥乏味和没有实用的感觉。另一方面学生在进行社会调查的过程中已经或多或少地在读数,他们可能请教了家长、朋友和同学等等,这样的读数成了他们的一种内在需要,这比强迫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要好很多倍。在新知识的展开中教师从学生中有意选择了没有0的数和中间、末尾分别有0的数来展开教学,回避了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当学生掌握了中间和末尾分别有0的数的读法后,请学生来说说如果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是读的?把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类型当作对前面两种有0的数的读数方法的综合应用,学生由于已经掌握了末尾有0的读法和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对于这一类型的数能够一下子就读出来,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在这一堂课中间,我们可以明显地体会到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正是有了这种作用,学生的探索学习才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因此,我们的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难易合理地重组教材,在体现学生主体的前提下,还要充分体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真正地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组织我们的课堂教学。
海盐县百尺小学沈燕群
初三数学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以及乘方同步复习试卷
初三数学强化同步训练精选13套以及答案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同步练习试题
初三数学同步练习:《根与系数的关系》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同步复习测试试卷
2014年初中三年级数学同步练习推荐《二次根式》
初三数学同步练习:第一次月考检测题
九年级数学练习题之代数几何综合题
初中九年级数学同步练习:整式的加减总复习试题
初三数学下册试题:数与运算测试卷
九年级数学同步练习之一次函数测试题
初三数学测试题之概率的计算测试题
初三数学尺规作图押轴题同步复习试题
数学同步九年级练习命题与证明测试题
初三一元二次方程同步练习
数学同步练习初三随机事件
初三数学上册第21章全套同步测试题与答案
初三数学投影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同步练习:直角三角形
九年级数学同步练习:方程与不等式测试题
初三数学概率同步测试试卷
九年级数学同步练习: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初三数学同步练习:整式的加减
初三数学同步练习题《根与系数的关系》
初三数学同步练习:数学方程与代数
初三数学同步练习——强化同步训练
初三数学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考试题
2014年初三数学同步练习:代数式复习训练试卷
初三数学同步练习之二次函数测试题
初三数学同步练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训练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