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作学习的思考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关于合作学习的思考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关于合作学习的思考

关于合作学习的思考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关于合作学习的思考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关于合作学习的思考

课程改革已经在各小学展开,在课改精神的指引下,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步得到转变,教学方法也在改变。不管是中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他们在教学中都在探索着新的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对实施新教材的教师的教学课堂,对我的启发颇多,感触较深。特别是他们所尝试的新教学方法,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在些我想谈一谈关于合作学习的几点看法。

提到合作学习,许多教师都想到小组讨论,能做的就是每节课中挤出几分钟让学生匆匆忙忙地讨论。我想这是典型的“有合作之形,无合作之实”现象。我们应该认识到,合作是一种学习、生活态度,是一种文化,是现代人必备的时代精神,是每个人生存于社会的基本素质。

一、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教师一出示学习探究的问题,就要求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学生没有经过对学习、探究问题的独立思考,在合作学习时是肤浅的,讨论时会人云亦云,盲目随从,使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打折。同时在合作交流时,一般的优生支撑着学习的进行,发言机会多,发言有深度,使合作学习时差生更多的是附和,我想这样的合作还是不如教师直接讲授。因此,引导学生有深度地独立思考和探究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更是学生建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的核心。

二、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时间不够,讨论时的噪乱、辩论离题或无效等现象的出现,我想更多的是因为学生未形成基本的合作技能。因此,在大班额教学条件下,教师应通过讲解、示范、专项训练的方式,将合作技能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予以落实。

三、共同成果是合作学习的落脚点

一般说来,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应形成合作学习的共同成果,成果应融入每一名组员的付出,并得到每一名成员的认可。教师在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小组合作的共同成果的形成,用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和认可的依据,引导小组内每一名学生建立“荣辱与共”的意识和责任。但在实际课堂上,经过一番合作学习,汇报时小组成员各抒已见,没有一点合作学习的成果,试想这有何意义,学生学会合作的目标又怎能实现?

四、教师是参与合作学习的保证

听课时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合作时,一些教师要么在讲台前踱来踱去等待,要么象征性地到学生中去走两圈,或在学生交流汇报时考虑下一步的教学,或在学生辩论时当作观众。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平等中的首席,应真正发挥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当学生对合作学习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对学生立即说明;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时,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当学生讨论受阻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以指导;当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评价激励,或以合作的身分参与。

五、组织管理是合作学习的保障

能否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体现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和策略尤为重要。组建“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根据合作任务的大小、难度等确定合作的时间,增强学生合作学习效率。

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让我们看到很多闪光点,许许多多的教师在逐步的成长,他们在渐渐的适应新课程,适应新的教学方法,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一是还需要更多的领导、专家进行指导,二是教师本人还应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