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浅谈小学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做法及思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二年级的学生才6、7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

例如:我在教学一册的《比一比》时,创设了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在教学《9加几》时,创设了运动会上给运动员送饮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乘加、乘减》时,创设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2.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第二册《统计》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锻炼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一下吧!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3.合作、探究。

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4.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我也要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并用小五星或小红旗以示奖励。

记得我在教学第三册《乘加、乘减》时,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个四人小组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4人一起大步走上讲台,按他们自己的分工,四个学生都有事做,即一个说题意,一个说确定算法的依据,一个板书算式,最后一个向大家征求意见"请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意见吗?"这时,只见台下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个说:"还有一种算法:12-1=11,你们怎么没发现呢?"那个问:"都学习了乘法了,你们为什么还要用加法算呢?"还有的问:"为什么你们的算式和第三小组的不一样呢?""你们能再解释一下4X3-1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等等。面对这每一个问题,台上的小组均派出代表作了认真的回答和补充。我抓住时机,对这个小组的交流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并在这个小组的组号后面贴上了一个红红的五星,在其它组的掌声里,这个小组的成员带着自信、带着微笑回到了座位。当时,我真的为二年级的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高昂的合作热情和超常的合作能力所折服,我意识到:孩子们在合作中成长了!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

1.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例如:我在让孩子分小组学习"认识钟表"时,小组内有"教师",有"学生",有"记录",还有"裁判",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又如:在开展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孩子们相约带来了玩具、书、文具等物品,教室里开张了近十个小商店,有经理、营业员、收银员、、顾客……教室里热火朝天但秩序井然。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如果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这样的游戏,局面真不可想象。

2.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象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3.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4.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与其它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时,当"还有多少盒饮料?"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说:"孩子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象这样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非常必要!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用的时间还不够长,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一直困绕着我们,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再如班额过大的班级,怎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