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发展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改革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改革学习方...

改革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发展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改革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发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改革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发展

摘要:新课程提出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转变那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实践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单一、机械被动、自主、探究、合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改革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活动应注意调控师生关系,让师生、生生多边互动,形成“学习共同体”;注意构建充满情感交流的课堂,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转变那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实践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但在教育教学中却没有很好的贯彻与实施。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牢记“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是叫学生学”(陶行知语)。应该改变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我监控下学习,这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应当给学生留有思考和选择的机会,提出学习的问题,确定学习的目标。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写完课题后,问学生对于分数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学习的问题。有的学生说想知道分数怎么读,怎么写;有的学生说想知道分数表示什么;有的说想知道它为什么叫分数。这时教师从学生想知道的问题中筛选并整理出要解决的问题。这种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的做法,能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差异,让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目标,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这正体现了新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允许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式也存在差别。比如,有时学生在学习时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学生则更喜欢与人交流;有的学生喜欢按一定的程度学习,有的学生喜欢独树一帜。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偏爱的、较稳定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我们不应该强求一律,应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如上面提到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用不同的方式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特征。有的学生喜欢从现实的具体问题出发认识分数,有的学生可能更愿意与同学交流。教师应允许学生按自己选择的方法进行探索,这种做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学习方法的空间,既尊重了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3、培养学生调控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不应由教师整齐划一地去硬性规定。因为即使是相同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需要时间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有差异的。过去教学“9加几”时,教师要求学生统一用“看大数、拆小数”进行计算,即使是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提倡按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学生的方法往往被认为是“不好”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个性,也就失去了创造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强调自主学习,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包括用不好的方法计算。所以教学“9加几”时,应让学生感到,选择那种计算方法不是课本说了算,也不是教师说了算,而是学生自己说了算,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的成功体验。

4、指导学生反馈学习结果

传统教学中总结是一大环节,而这个环节基本都是由老师来做。其实这种总结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复述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而应成为学生一种极好的自我反思的机会。指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自我反馈学习结果,也是一个学习内容和方法总结与提高的过程。

5、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了这个教师的教学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如当学生独立探索到4分钟时,教师发现有几位同学还没有完成任务,便延长了1分钟,然后用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索结果并进行验证。这位教师先后给学生提供的自主学习时间达到20分钟,占总时间的近50%。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其实就是这种自主学习的时间。

二、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的现状,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长期以来,在教学活动中缺少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合作精神欠缺,交往能力差。新课程提倡新的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互相沟通见解,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的组织合作学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合理分组

合作学习宜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的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每个小组4~6人为宜。每学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交往空间。

1、规范操作

第一、小组中只有两种角色,一种是学习的操作者,一种是学习的检查者,这两种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当一名成员想其他人说明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时其他成员要对其发言进行评价。

第二、在全班交流中,只有中心发言人,没有小组长,而且中心发言人轮流担任,没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平等。培养学生这种平等合作的意识。

第三、中心发言人的交流代表的是小组而不是个人,师生对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不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

第四、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必须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如果问题提出后,只给了1分钟的合作时间,6个学生是无论如何不能都得到交流的机会的。

2、明确任务。

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才能开展合作学习。如关于“平行四边行面积”的教学,教师开始就提出然后学生用手中学具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这是一个探索性同时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果教师提出“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3、形式整合

所谓形式整合是指合作学习在实施中要与其他学习形式进行整合,以期求的最佳效果。如“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教学,围绕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师先让学生个别学习,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合作学习。这个组合非常重要。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就无法形成自己的思考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就只能是观众和听众。教师必须给一定的个别学习的时间,而且还应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

4、全班交流

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与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的内容一是认知与技能方面的,二是过程与方法方面的,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学生交流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方法方面的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交流。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言并记录下自己没想到的问题。这种交流达到了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

5、教师的作用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应是局外人。教师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的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具体地说,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起如下作用:

第一、规范行为。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时,教师都要及时的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

第二、发现火花。交流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解法,也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还可能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

第三、排除障碍。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出现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的点拨,才能使学生很快的排除障碍。

第四、引导深化。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形式时,小组交流和讨论往往会出现交流和讨论浅层次、表面化的问题。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法,学生往往满足于解法的数量,而忽略的是解法的类型和独特性。这是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引起注意的。

三、机械的学习现状,培养探索实践能力

综观国外教育,都十分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探究实践能力,就应该研究探究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况,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从这个定义我们可知,探究的主题既可以是学科领域的,也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它最根本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是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性学习的三个目标。

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以上介绍的三种学习方式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例如,探究学习既可能是自主的,也可能是他主的。在目前的课堂中真正自主的探究学习是较少的,这需要一个过程。同时,探究学习既可能是个体探究,也可能是合作探究。由此可见,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三种学习方式的恰当组合。至于如何组合,则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