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性的数学教学的尝试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人文性的数学教学的尝试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人文性的数学教学的尝试

人文性的数学教学的尝试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文性的数学教学的尝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文性的数学教学的尝试

长期以来,数学教育的目的仅仅是是弘扬科学精神,很少提及人文精神的发展,从而导致数学教学教育过程中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失落和遮蔽。事实上,造成“数学”和“人文”的的分离乃至冲突,原因并不在数学本身。数学本身是一种人文事业,因而数学教育就更应该是体现人文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倡导的应该是包括人文精神教育在内的完整的数学教育。新课标明确指出了数学教育的三大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三大目标都强调了我们的数学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屏弃过去那种简单的“灌输”、“说教”、“训导”和“训练”,从而实现人文性的数学教育教学。下面谈谈本人实现人文性数学教育教学的一点尝试。

首先,教师自身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抽象性及强的学科。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学习数学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创设活泼愉悦的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使学生进入“好学”、“乐学”“欲罢不能”的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无论是新知识的引入,还是旧知识的复习和运用,我都注意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探究的对象。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文具盒的价钱、橡皮的价钱、铅笔的价钱,然后比较这些文具的价钱。从而进入探究活动之中。在知识的运用阶段让学生做换钱、购物的游戏。课后,布置学生到超市自己购物。这样学生从枯燥的元角分的换算转为生活的运用,体会到数学的实际价值,兴趣盎然,乐趣无穷。

2、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对课堂抢嘴也给予放行。学生在发表意见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勇于创新,也是对学科兴趣的表现。

如我在教学“两位数退位减法”时,我设计的其中一个练习是请学生计算8道相关的计算题:80-63=47-39=91-76=56-7=54-45=98-58=78-70=62-14=等,学生计算完毕,我请学生观察,哪几道题比较特殊?马上就有学生举手说,有3道是不退位减法,其余5道是退位减法。我非常满意,挥挥手请他坐下。正打算继续教学时,又看见另一个学生的手高高举了起来,我困惑了,前面的学生说得已很完整,难道他还有什么问题不懂吗?我请他站了起来。没想到,他说:“我认为比较特殊的应该是54-45这一题。”我感到奇怪,追问“为什么?”“这题的两个两位数交换了位置。”又有学生插嘴说:“他们的差是9。”我马上意识到这是让学生发现此类题目计算规律的好时机。“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个位和十位交换位置的两位数相减都是9呢?”学生通过举例很快发现只有相差是1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式得数是9。学生为自己的这个发现兴奋不已,课堂里一片沸腾。事后,我也曾想过,如果当时忽略了那只高高举起的手,那么,这个规律什么时候才会发现呢?这位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是被抑制了吗?

3、让学生在数学文化背景下学习数学,力求将教材中的知识回归为数学发展史上的原始问题,以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重新探讨数学发展的轨迹,再次演绎人类思维的历程,从而深化学习。如教学“圆周率”,当学生经过比较繁杂的演算,终于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迫切需要老师肯定的时候,教师赞叹说:“你们探求圆周率的过程跟我国的大数学家祖冲之有着惊人的相似!”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才智和努力,紧接着就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的发现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改变学习方式,变知识传授为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

“知识传授”的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把学生当作一种接受器,这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感受知识是怎样形成的。如在“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时,先引导学生体会感知100有多大,接着学习100以内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建立数感。

“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将会出现什么情况?”“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设计这些问题的目的不在于得到何种既定答案,而在于鼓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可能一百个学生会有一百种发现,有时对有时错,有的有道理,有的无道理,但没有什么大惊小怪,如果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善于探索的习惯,这种习惯对学生形成人文精神受益无穷。

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同样,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对学生的人格、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很重要。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以及与他人的交往能力、平等意识都会悄无声息地得到增强,是一种隐性的东西,但是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环境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这些现代社会所必须的素质。所以,我经常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三、以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

真情,不应仅仅体现在老师的语言与态度上,更应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与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上。如果还是以“知识的传承”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第一目标,还是漠视学生生命主体的存在与尊严,还是让学生在反复的题型操练中形成熟练,那么在此基础上所表达的一切教学情感都不能称之为“真”。

何谓真情?让学生在学生活动中感受成长,让学生从老师的脸上看到人生的幸福与希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的美与力,在师生情感的传递中,体验人性的美与善,这就是富有“真情”的课堂教学。如:在教学“数一数”时,结合课文中的大副插图,我配上如下富有激情的谈话:“小朋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呀?”然后接着说:“你们看,这里多美呀!小鸟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地飞翔,宽敞的马路两旁长满了花草树木,五彩缤纷的蝴蝶在花丛中快乐地飞来飞去,小朋友也肩背书包,手拿气球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好,谁来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这里的东西很快数出来呢?”这样通过语言的渲染,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有关数的知识,而且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刚入学就体会到学校、同伴以及学习活动的可爱,形成爱学校、爱同学、爱数学的亲切感。

四、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体验成功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往往能推动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永无休止。为了激起学生强烈的追求成功的情感,我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正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差异,认知心理因素与非认知心理因素的差异。课堂教学中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因材施教,通过设问层次化、练习弹性花、评价分步化,考评纵向化等方式对学生相机进行激励,才能促进学生差异的发展,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大的成功。如改变作业批改中传统符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赋予其特定的意义,以体现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肯定,对学生的关怀,从而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教师的评价。

其次,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着大量的人文精神因素:有以为他人、为集体做好事的内容;有祖国儿女为国争光的内容;有祖国发展变化的内容;有环境保护的内容;有著名数学家的介绍……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良好素材。

如有这样一道题:学雷锋小组修理椅子,第一次修理35把,第二次修理28把,第二次比第一次少修理几把?学生在审题时,往往只注重题意的理解,不重视题意的分析,意想不到学雷锋小组做什么,为什么他们要修理椅子?这时我抓住雷锋的动人事迹进行人生的意义价值的教育。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