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教学价值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亲近教学价值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亲近教学价值

亲近教学价值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亲近教学价值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亲近教学价值

课改之路,我们伴携着反思之曲踏歌而行。一路来,我们曾经欣喜过、失落过,却一直带着思困之痛快乐追寻着,其间那份执着与热情毫不亚于辛弃疾当时的心境。迷茫中思寻,猛然发现孜孜不倦求索的“那人”就是被披上面纱的教学价值。

教学价值——教学行为的航标

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首要关注的是什么?是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还是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都有失激进。针对学习个体而言,学习的总体方向(“学习的轴心”)得教师把握和驾驭,这里就要强调教学行为先行;而学习个体如何围绕“学习的轴心”展开个性化学习活动,教学行为就得为学习行为服务,这里又要追崇学习方式方法的变革。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两者都不可偏失、不能割裂,两者都应成为谋求教学双边活动深入有效开展的视点与立足点。而“学习的轴心”实质就是我们熟知的教学目标,这才应是教师要关注的第一要素。只有首先关注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给出一个较为精准的定位,才能有效地、有目的地去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学习起点。

教学目标大致可以分成学习内容(学什么),学习方式(怎样学),学习价值(为什么学)三个层面。面对新课改,“以学论教”教学理念已经纳入教师们审视自身教学行为的视野,已经促成教师们从“教什么”到“学什么”、“怎样教”到“怎样学”的理念视角乃至教学行为作以跟进。然而,对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对“学什么”“怎样学”两个层面的审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思考“为什么学”这个深层次的问题。

那么,就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而言,首要关注的又该是什么呢?如果把知识技能理解为是学习个体学力的基础的话,则过程与方法是手段,情感与态度是催化剂,价值观理应成为核心。如果说,知识技能是可以量化外显的话,过程方法则可以描述性考量,情感态度则可以体验式洞察,上述这些假如比拟为有形可循的外显目标,那么教学价值则可称之为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绽放式的内隐目标。毕竟,一种有效度的外显教学行为必然要依托于一定层面的内隐教学价值,只有折射出较高教学思想境界的教学行为才能够称得上是有价值的、有深度的。

如果用一句话来阐明对教学价值的认识,可归结为:教学价值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与核心,是教学行为的指引和座标。

教学价值——教学思辩的基石

我们一线教师,最为缺失的不是一招一式的教学技巧,而是系统整体意识的教学思辩能力。能够并善于从数学教育哲学角度对文本蕴涵的数学主题思想、意识形态进行挖掘和提炼正是新课程对数学教师教学思辩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

为学生全方面可持续性发展服务是教学的本质与基点。就从课前预设教学框架和教学策略视角而言,首要思辩的是这节课内容能给学生主动发展带来的独特教学价值,而不是该教材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找规律》一课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规律,如何去发现、探寻规律,而且要促使学生从形、声、色、数量等感性材料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感知平台:掌握变化规律,能给人类生活带来数学之美,能帮助人们依循规律预测未来。也就是说,对于学生感性经验储备已经较为丰富的“规律”,教师首先要审视“规律”的教学价值——“规律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学习找规律,它能给学习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带来些什么?”具备了这种思辩的意识流,就能抓住教学的主线“认识规律(课前)——感知规律——发现规律——创造规律——认识规律(课后)”,学生在课前初步感知什么是规律到课后一定深度认识规律价值所在的认识循环里,对规律的两度认识高度是递升的,从感性经验到理性思考,这样的教学行为才将价值观这个内隐目标得以真正贯彻与体现。

又如,《加法交换律》一课的教学,它的教学价值在哪里?它能给学生带来什么独特的发展价值?如果你不能引领学生从“变与不变”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角度进行探究的话,你所作出的教学行为是肤浅的,教学精神境界是不高的。有位名师正是对它有了深刻的解读,采用下述教学流程:

“利用交换座位生活化实例引入——生活现象再举例感知——探寻数学中有无类似的现象,学生找到类似3+5=5+3、3×5=5×3等算式——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规律——再度举例验证——概括揭示结论(加法、乘法都存在交换律)”

这样教师的教学行为没有局限于知识点(规律)的落实,而是适时适度地渗透辩证教学思想,成为一节既有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好课。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将“数与代数”领域里的“通过对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索,并在充满对立与统一的研究历程里促发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观点来考察认识事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观认识现实世界”教育价值得以凸现。因此,我们只有加强自身专业化内功的磨炼,提升教学素养成熟度,增进对教学理念批判吸收和对教学实践反思的思辩汲取能力,深入研读课标各领域核心理念,才能在这些教学精髓的把舵下,对具体的某一文本教学价值取向作出准确的价值判断。

多元的教学价值——学生成长的维生素

在深入认识教学价值的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就某一教学文本而言,对其教学价值的诠释是多元的,不同的教学价值取向下的教学行为是各有所倚重的。也就是说,同一教材的内涵与外延,可以从不同视角去映衬,相对应下的教学行为也呈现出多元的个性化色彩。

比如,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的简便计算》(减法的性质),笔者从不同的教学价值视野作以思辩,形成以下两种教学策略行为。

教学策略框架一:

1、生活引入

教师谈话切入出示信息:“实验小学学生数为1875人,宁波东方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男生有525人,女生有475人。”要求学生用不同的综合算式计算表示出实验小学比宁波东方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学生数多的人数。

学生列式交流,简介列式思路:

1875-525-475=8751875-(525+475)=875

1875-475-525=8751875-(475+525)=875

2、认识发现规律,组织引导学生对上四式横纵斜交*观察

1875-525-475=8751875-(525+475)=875

1875-475-525=8751875-(475+525)=875

初步感知得出“a-b-c=a-(b+c)=a-c-b=a-(c+b)”系列性质。

3、生活化举例

4、体验简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活问题,其中练习涉及到上式各种变式性质的巧妙运用。

教学策略二:

1、生活引入(同上)

2、对比计算感知、归纳规律

320-64-36=320-(64+36)=

100-37-45=100-(37+45)=

147-47-78=147-(47+78)=

187-28-87=187-(28+87)=

同桌分组计算,校对发现规律,交流概括出规律的雏形。

3、举例验证猜想

部分学生示范举例,集体验证;每位学生两分钟写类似算式,自主验证。在近两百个同类算式验证成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极限思想,最后定论,并抽象为“a-b-c=a-(b+c)”“x-y-z=x-(y+z)”等字母公式。

4、体验简算。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上述两种教学行为,初看似有雷同之处,而内在的数学气质是有一定差异的,主要体现为:

第一种教学行为所折射出的教学指导思想立足为在生活化基础上感受体验到减法算式物化形式多样、变化而本质不变的辨证思想,引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并从中优化。教学流程显现为着重引导观察四个算式的动态变式状况,而结论不变,并在练习中予以巩固强化,使本课的重心立足于多角度观察、体验,感受外化形式与内在本质的辩证和谐统一。

第二种教学行为呈现的是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不完全归纳法探究历程,基于引领学生深刻领悟学习认识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形态和相对应的系列常规策略,这对于学习个体日后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培养是极其有益的,足可作为本课的亮色与底蕴。

当涌现出多元的教学价值,又该如何抉择呢?笔者认为,许多数学素养与数学品质对于学习个体来说,都是终身受益的,不能偏废于狭窄的某一方面,更何况教学价值本无优劣之分。正如我们生命体需求的维生素那样,力求充盈、丰富、平衡、全面,生命力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只有全方位亲近教学价值,倾注教学价值,才能够从多维度向学习个体释放数学的力量,才能够促成学生感受到数学独特的那份亮丽底色。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