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谈高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谈高年级教...

谈高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谈高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谈高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更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数学知识在小学阶段各年级是螺旋上升的,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到了高年级的学习,老师除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同时,也应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的思维,以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容易灵活地掌握知识。

一、融会贯通,敢于创新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数学教学要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推陈出新。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回忆,运用辐合求同思维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归纳,得出规律,达到获得知识板块有助理解和迁移创新的目的。创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只有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反馈、反思,迁移等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提到,能掌握整数计算的各运算定律,培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自觉地进行合理的计算,尽量使用简便算法。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灵活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在教学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可以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这里,就算是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中遇到能够使用简便的方法,也提倡学生大胆的运用。如教学“圆环”面积的时候,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在计算的时候发现:外圆的面积是“π(外),内圆的面积是π(内),这样得到的式子是:π-π,我启发学生观察式子的特征,跟我们以前所的哪一个知识有关,能不能使计算简便一些。学生通过讨论,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得到“π×(-)”,这可以减少了学生在计算中多次使用圆周率的麻烦,既能使计算简便,也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乘法的运算定律复习了一遍。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静态的知识结论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中,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规则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只有这样“授之以渔”,学生的思维才会达到辩证的水平,对一些似是而非、易于混淆的问题才不致于简单地作出非此即彼的是非选择,而是在对立统一中寻求确切的解答;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大有发展。

二、打破常规,创新思维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转变过去应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追求答案的唯一性,这样一来,不但扼杀了学生在学习当中的积极性,对学生以后智力的发展也起到阻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发展思维能力,允许在解题过程出现多种解法,鼓励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人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由于习惯于运用某种思维方式,便会产生定势心理,思维定势会严重地妨碍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只有突破定势,才能活跃思维,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高年级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后阶段。学生要把小学的数学内容全部学完,这就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时候,教师应鼓励学生可不按常规的步骤去解答问题,根据自己的知识灵活运用,大胆尝试,选用不同的解答方法。如第十一册的教材中有这样的一道应用题:“一件工程甲单独做要8小时完成,现在由其他人先做这项工程的三分之一,剩下的由甲完成,还需要多少小时?”按照刚学完的“工程问题”的解答规律,根据问题可以想出用剩下的工作总量÷甲的工作效率,即“(1-)÷”,但通过画线段图分析,让学生观察讨论可以得到“一项工程完成了三分之一,剩下由甲完成的是这项工程的三分之二,也就是他完成全工程所需的8小时的三分之二,即“8×(1-)”,这样一来计算简便了不少。

我们应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随着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多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日后学生的学习有莫大的帮助,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