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9
收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竖式简便计算的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的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尤其是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算理理解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
出示:60×50 240×20
师:你是怎么口算的?
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设计意图】复习口算知识,为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做好准备;复习笔算知识,为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做好准备,同时熟悉乘法笔算的基本步骤。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
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小千米,半小时呢?……
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
1.出示问题例2(1):
(1)例2(1)从乌鲁木齐到哈尔滨全长5000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30小时能到达吗?
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师:观察这道题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这道题算式因数末尾有0。(板书因数末尾有0)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尝试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齐”。
师: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③如果末位对齐,个位上的0乘160得几?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1:先不算末尾的0,所以3和6对齐
生2:2个0是因数10×10=100得来的。
生3:个位上的0乘160得0.省略不写更简便。
(2)师:展示两种不同的算法:
让学生对两种算法发表评价,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引导学生选择后一种方法。
(3)出示题目: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出发12小时后需要停站休息,已经行了多少千米?
怎样列式?106×12=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后指名汇报算法
出示错例:积漏写0.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思考并小结: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板书:末尾有0不漏算。)
2.出示问题例2(2):
(1)例2(2)从乌鲁木齐到郑州全长3079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30小时能到达吗?
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师:观察这道题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这道题算式既因数中间有0,又末尾有0。(板书因数中间有0)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尝试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齐”。
师: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1: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
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
师: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生: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0×3=1=1进了位要加到来。
师:如果末位对齐,个位上的0乘106得几?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个位上的0乘160得0.省略不写更简便。
(2)师:展示两种不同的算法:
让学生对两种算法发表评价,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引导学生选择后一种方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对比选择,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增加中间环节106×12=,是因为考虑到106×30=既是末尾有零,又是中间有零,在学习了末尾有0的160×30的基础上先学习106×12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再过渡到106×30,降低了对新知识的理解难度,学习中再次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较为简便的方法,树立优化的理念。
3.练一练
780×54 208×40 107×130
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
生1:一样。
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数的相乘。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
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设计意图】3道算式包括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各种类型,直接让学生计算,从前面的“半扶半放”到现在的“完全放手”,培养学生独立计算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师: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数学王国遨游吧!
1.第一关:数学门诊部。
(1)计算85×106时,十位8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积反正得0可以省略不写。( )
(2)计算225×16时,积的末尾没有0。( )
(3)650×40=2600 ( )
先让学生判断(2)(3)格外小心,学生在思维定势影响下,就会负迁移。
2.第二关:选择超市。
(1)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
A.100000 B.10000 C.1000
(2)5600乘50,积的末尾有( )个0。
A.3 B.4 C.5
(3)508×40,它们的积是( )
A.2320 B.20320 C.2032
先让学生去猜想,再笔算验证。
师: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继续前进吧!
3.第三关: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
( )×( )=2400
这里学生的兴趣高涨,个个争当设计师。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对练习过程中既强化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打破思维定势想问题,开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初步渗透“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四)师生小结,畅谈收获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小结本课重点,加深印象,强化目标意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5.第一-四单元综合练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对加法、乘法笔算教材编排的思考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认识除法竖式”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4.长方体和正方体(二)
小学六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十单元 第五课时 应用广角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连乘”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确定位置》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利息问题的解题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大树有多高”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体积单位”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表面积的变化”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十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二课时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1.分数乘、除法计算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