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的“三字十二条”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三字十...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数学课堂教...

数学课堂教学的“三字十二条”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数学课堂教学的“三字十二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数学课堂教学的“三字十二条”

数学课堂教学遵循的原则和具体操作方法可归纳为“三字十二条”。

“三字”:趣、实、活。

1.“趣”----上课首先要上得有趣,才能使儿童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积极参与。学生主动参与是他们的自主行为,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无动于衷”,就不可能主动,参与也就变成一句空话。

2.“实”----上课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加强双基是我国传统的精华,在任何时期都不能丢。

3.“活”----课堂气氛要活,学生思维要活跃。学生思维活跃程度是衡量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的标志。

“趣、实、活”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有趣才能做到实在,才能激活思维;学生获得知识取得成功,反过来又能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上课做到“趣、实、活”,是一个很高境界,要处理好各种关系,掌握分寸,控制火候。

“趣、实、活”是课堂教学高水平的目标,达到这“三字”境界,必须做到以下十二条:

第一条,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可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自己说:“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从教育心理学看,儿童有了注意方向,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条,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忖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

过去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只是在教师讲完新课以后,大约在第30分钟,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今天讲的都在这一页,请大家看看。”到这时,教师已经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了。这种“马后炮”式的自学课本仅是形式而已,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问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三条,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办法,是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表扬。我的信条是: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使学生喜欢学教学;要使学生喜欢学数学,千方百计地去表扬学生。

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课堂教学气氛是愉快、和谐、民主的,才能使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

教师的态度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反对盛气凌人、生硬粗暴。如果学生见到老师,都像老鼠见到猫,还有什么生动活跃可言。

第四条,先让学生尝试,鼓励创造精神。

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办法。传统教学模式大都是教师先讲解,学生照着教师讲的去练,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为什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了好多年,教师口头上也接受,但是一上课学生还是被动?就是因为采用先讲后练的传统模式,学生已经定位在被动接受的位置,怎能主动起来呢!

学生尝试的过程,也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学生先尝试,不受教师讲解的束缚,可以尝试出各种结果,喧就为学生留有创造的空间,促进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而创造精神是新世纪人才最核心的素质。

第五条,强调主动参与,摆正主体地位。

只提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不够的。参与有两种:一种是被动参与,教师设框框,学生来参与;一种是主动参与,学生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主动积极地参与。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过去对学生的限制太多,不能说,不能笑,不能动,这个不准,那个不行,把学生的手脚都捆绑起来,学生如何主动参与?课堂上应允许学生抢答,允许提出问题,主动上黑板板演,可以走出座位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总之,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才能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第六条,允许学生提问,发展学生思维。

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首先要给他们提问的机会,并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养成不懂就问的勇气和习惯。

一堂课可以有几次让学生提问的机会。自学课本后,教师让学生提问,“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教师讲解后和全课结束前,都可让学生提问,“这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也可能幼稚可笑,教师千万不能讽刺嘲笑。否则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后他们就不再举手了。

教师要耐心听取和解答学生的问题,有些问题可以大家讨论,由学生自己回答。

第七条,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合作意识。

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能改变教师一言堂,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

学生讨论过程中,各自发表意见,互相取长补短,可以增强合作意识。关心自己也要关心他人,把我置身于班级集体之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也是新世纪现代化社会所必需的交往能力。

“学生讨论不起来,启而不发”,这是开始时都会遇到的问题。学生参与讨论的能力和大胆发表意见的习惯是逐步培养起来的。起初多采用同桌二人议论的办法;以后可用全班讨论,听别人发表意见,再互相复述一遍;然后再试着分组讨论,分组人数不要太多,一般4~6人为宜。

要留有充裕时间让学生讨论,不要走过场。不同意见可以争论,让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说错了,也要设法让学生体面坐下。

第八条,控制教师讲话,多留练习时间。

现在上课最大的弊病,就是教师讲话太多,整堂课只听见教师的声音,直到学生做课堂作业时,教师还要唠叨,一会儿说要注意什么,一会儿说不要做错,不让学生安静一会儿。教师讲话太多势必占用学生练习时间,当堂做不完只能留到课后去做。这是目前学生作业负担始终降不下来的原因之一。

针对这个弊病,要控制教师讲话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这样可以留30分钟时间让学生活动。教师讲话太多,并不能提高教学效益,相反会使学生厌烦。学生课堂纪委焕散的时候,正是教师讲话时间太长的时候。只有从教师嘴巴上省下时间,才能多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

第九条,及时反馈纠正,练习当堂处理。

学生掌握知识的信息,要及时反馈,及时纠正。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当堂练习,当堂校对,当堂订正,这种学习方式进步快。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必须达到高效化,因此课堂教学要及时反馈纠正,练习当堂处理,具体操作方法:

1.当堂巡回批改。教师在巡视中看到学生做对的题目,随手批改,看到错的题目及时指出错误,让他们立即订正。这样,教师既能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又能减少课后批改作业的时间;学生既能及时知晓对错,能够立即订正,又能提高学生积极性。

2.学生自我校对。

3.学生互批自纠。

第十条,加强动手操作,运用现代手段。

新世纪的小学数学教学尽可能采用新技术,使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多样化。小学数学的教学手段主要有教具、学具、电教手段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等。教师有教具,学生有学具,为学生提供数学模型和丰富的感性知识,特别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学生能够一边操作,一边学习,这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

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是从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因此,儿童最初学习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时,必须让他们新自动手操作,从动作感知到建立表象,再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

电教手段和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手段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新世纪数学教育中心将广泛应用。同时,电子计算器也将引入小学数学课堂。

第十一条,内容不要太多,把握教学节奏。

过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三大弊病:“内容太多,起步太快,要求太高”造成学生负担过重,教学效率低。有些课的练习形式一个接一个,表面看上去练得很多,事实上是“刀光剑影一闪而过,倾盆大雨一泻而光”,在学生头脑中并没有留下多少东西。我的观点是,马马虎虎做十道题,不如认认真真做一道题。

“大运动量、快节奏”的做法并不适合儿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不能成立的。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应该强调“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的办法。

第十二条,实施分层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班级授课制带来一个问题,“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怎么办”?过去没有正视这个问题,教学仍坚持“一刀切,齐步走”的办法,差生跟不上,只能过着挨骂的日子。

学生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实施分层教学,这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有效办法。分层教学包括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练习等,其中主要是分层练习。使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做到“培优辅差”。

以上十二条是互相联系的,形成一个新的课堂教学系统。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