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一些探索——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关于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关于转变学...

关于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一些探索——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关于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一些探索——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关于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一些探索——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我校已进入第二个年头,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在许多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热热闹闹,教师无可奈何;学生夸夸其谈,教师无言以对,这些都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掩盖了真实的教学事实.下面列举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二个片段,简要加以分析,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这样的探究必要吗

前不久笔者听了一节字母表示数,执教者在上课开始,与学生做了一个猜玻璃球的游戏:

1出示数量比较少的玻璃球,你猜,我猜,大家一起猜,很是热闹.

2再用手抓6粒出来,猜剩下几粒

3猜一个大箱子的有很多数量的玻璃球数.先从箱子抓6粒出来,猜剩下几粒 学生乱猜,老师笑咪咪说大了,或小了!(学生猜不出来.)接着老师把箱子的玻璃球,哗啦哗啦的倒入一个学生能看见的塑料盒,再猜.(学生又瞎猜,没猜出来)

4教师出示了一个探究表格:算手里的玻璃球数,剩下的玻璃球数及一共的玻璃球数.然后再汇报.最后当然还是没算出玻璃球数.(因为事先没有说明探究目标,学生糊里糊涂,不知道如何操作.)

5小结:我们都没办法算出来,怎么办 再讨论.

至此已过去了15分钟,听到这儿,笔者不禁要问:情境创设到底为哪般 这样的情境创设,是在上数学课还是在上游戏课 气氛虽然热烈,可课的性质却似乎改变了.

其实,在出示在第一次猜数的时候,教师只要适当的引导,猜不完,想一个什么方法就可以猜出来呢 很快的使学生发现问题,揭示课题.虽然教师已有意识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但也应该考虑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有效教学.

(二)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吗

上回,在听一位教师在教学对称图形时,他是这样设计:

1游戏引入,初步感受对称.(通过贴眼睛游戏感受.)

2分类.出示五个图形:恐龙,蝴蝶,飞机,树叶,脸谱.你会怎么分 四人讨论.(学生经过讨论:有按会动和不会动分;有按会飞的和不会飞的分;按有角和没角分说了很多,就是没人提出来按对称和不对称分.)这时教师还是在启发还有别的分法吗 (学生还是没能想出来用对称来分.)

二年级的学生,还第一次接触对称,就让他们来分五个生动形象的图形,学生怎么会不跑题 (实际上,这里也没有必要进行分类,只要让学生能感性的判断就可以了.)本人在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师就不能说了吗 难道教师说出来,就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随着课改的深入,老师们都已经意识到,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到课堂中去,但不可否认,其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人结合平时的教学和自己的反思,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做了这样的探索:

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有探究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求知欲往往是从 开始的,一个好的数学问题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探究热情,从而使其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如在《倒数的认识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竞赛激趣,揭示课题.以学生喜爱的竞赛拉开一堂课的序幕,比赛内容:写两个数的乘法算式,要求:乘积等于1;比赛时间:30秒;(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然后提示了课题;

引导质疑,自主探究.师:看着倒数这个数学新名词,你会产生哪些问题 学生会提出:如什么是倒数 倒数是指一个数吗 倒数应该怎样表述 怎样求倒数 倒数是不是一定是分数 倒数有什么用 是不是每个数都有倒数 (1)师:今天我们采用自学加小组讨论的方法学习倒数的有关知识.同学们围绕刚才我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先自学课本,然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2)学生自学讨论,教师指导.(3)组织全班交流,汇报.最后师问:在自学的过程中你们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吗

像这般:问题由学生提出,方法由学生寻找,规律由学生发现,总结的学习方式能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差异,让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目标,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这正体现了新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加强合作与交流,让课堂真情互动

1+1的整体原理,说明了加强合作的优势.那什么时候进行合作与交流 怎样合作,交流才自然,有效 这是困扰我们教学的难题.我们来看一个《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教学片段,是这样设计的:

1用阴影部分或直线上的点表示下列各分数.

(有1/3,2/3,3/3,3/4,4/4,2/5,5/5)

2汇报,点评.为什么这样表示 从图中看,有什么区别

3每个人拿出一张圆纸片,用圆的阴影部分表示5/4.(学生操作,因为一个圆无法表示,所以想不出来.)再提示:你们同桌之间可以合作一下,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4汇报5/4的意义.(教师指名一个学生回答,还有很多学生举着手.)那你们前后四位同学一起交流一下吧!

这里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两次合作的机会:第一次如何表示5/4 教师事先并没有交待或暗示可以同桌合作,是在学生感到困难时才加以提示.这样就很巧妙的创设了合作的问题情境.第二次是让一位学生说5/4的意义时,看见许多学生仍举着手,那你们前后四位同学一起交流一下吧!就满足了广大同学倾诉的愿望.本人认为只有像这样:当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当问题有难度或提出问题有很多人举手,需要共同讨论时的合作交流才会引起共响,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真情流动.

(三)学会觉悟和反思,开展自主学习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联系.本人想这就是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更多的是靠孩子的觉悟和反思,当一个人只有觉醒了,才能真正的自主,而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如在《乘法的认识教学》中,教师提出你会把全班50个小朋友手指都加起来吗 这个算式该怎么列 当看到学生在用加法算式而不是用想像的思维方式思考时,教师是用语言暗示:你能不能想一个简单的方法表示 又如在《倒数教学》中,教师提出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那假分数的倒数就是学生在清楚又响亮地回答真分数时,教师则通过一声不吭来提示学生的反思.可见在课堂上,教师的言语,行为,教态以及各种手段的使用,包括一些师生的互动(如提问,小组活动等)都应该让学生觉醒和反思.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活动,体验,有所发现,这过程往往更多的是凭直觉.学生还需要冷静下来,对自己的判断,发现,进行思考,体验并加以证实.我们不应该把整个教学过程塞得满满的,追求表面热闹的场面.要给学生的反思以充足的时空,教室里静悄悄的,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这也是一种自主学习.

(四)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学习兴趣和开发学习资源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他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比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因为它的背景是第二十八届奥运会之后,所以先播放了刘翔勇夺金牌的精彩场面,紧紧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在谈话中以奥运为话题,电脑出示了我国男,女选手夺得各项奖牌的统计表及相应奖金的情况,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国家总共要出多少钱 最后根据学生不同方法的计算,电脑再展现了不同算式但结果却相同的等式,如计算金牌的奖金的算式:1320+1920=(13+19)20 等等,让学生通过这些算式去猜测,探究其中的规律和奥秘.像这般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演示正好可以表达语言难于表达的作用.

其实计算机和互联网蕴涵了无穷的学习资源,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这一强有力的工具去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实现其学习活动由跟师学到我会学的转变.现在像我们的教室已经有了电脑,平时更要鼓励学生去运用这一工具进行学习.这样,真正让学生理解了知识不仅仅只在课堂之中,课堂之外的世界更精彩,更丰富.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值得反思和研究的课题.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反思,总结,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使学生做到不惟书,不惟师,学会用自己的想法去判断现实的世界,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这才是新课程对我们的期盼.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