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加强...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在小学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提要:

目前,我们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很多.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然而我们许多教师却错误地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心理老师的任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必须重视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同样有责任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

首先,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作为教师要从多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 最后,在数学教学中,要提倡合作,培养合作精神,以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者要在生活,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顽强毅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达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关 键 词:心理健康教育 自信心 毅力 合作 和谐

我们常常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的学生有心理轻微失调,如容易波动,激怒,任性,依懒,厌学,自卑,还有比这更严重的,有的学生虽然从表面看与正常学生无异,但他们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只是别人不易察觉罢了.这些学生主要有如下表现,如抑郁,焦虑,强迫,社交恐怖,口吃,多动症等.学生的这些心理困惑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目前已越来越被我们的教育者所重视.因此我们许多的教育者认为应该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增设心理辅导咨询等.如果条件允许未尝不是件好事,但我认为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两位心理健康老师,或开设一心理咨询室就能解决问题,而是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重视的.因为心理学认为,受教育者的心理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又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同样有责任,有义务在数学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我谈谈如何在数学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是成功的基本保证,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状态.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能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但学生的自信心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差异,而这些差异又在数学课的学习中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这部分学生更加关爱,多进行鼓励,表扬,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就要及时给以表扬.

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表演机会.鼓励学生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使学生从实际经历中体会到幸福和成功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只要自己努力,就会取得好成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挺起胸膛勇敢地向前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成功的条件,让学生多尝试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多体验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民主,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产生一种自觉,积极,进取的健康心态,让学生感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满足感.如我在教学分数和小数相除时,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数和小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大胆地让学生尝试计算,并结合自己的水平进行多种方法的研究. 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有不同的收获,有的学生有一种解答方法,有的两种解答方法,有的三种解答方法,当然也有个别一种方法也没有.他们中间大部分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不会做的同学也有了思考的过程.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多创造这样的条件,久而久之,他们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

在练习中,可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分层次设计联系题目,尽量使各层次的学生能解答其中的某些问题,如在教学带分数应用题时,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实力选择合理的解答方法,有的用5种方法以上加以解答,而有的只有1种,2种,3种方法.但同样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样让学生的努力不断获得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从心理角度看: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力量和信心.确实如此,我在给学生数学竞赛辅导中,除了给一个标准分以外,还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打优,有一位女同学虽然在一次练习中只得了80分,但按照她的水平确实已不错,于是我还给了她一个优.没想到这位同学从此爱上了数学,更喜欢上我的课.就那么一个优字,激起了她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力量和信心.同时也令我感慨万分,她在参加全国数奥竞赛中得了三等奖.我们数学教师在批改作业时, 一般简单地判断对错,在我的印象中只有语文老师才有在作业后面加上评语.十几年的数学教学让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同样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的思维障碍,耐心引导学生自己去检查,分析,找出错误,自己纠正错误,同时要注意多找学生的优点,对于好的,独特的解题方法,要及时地予以表扬和肯定.

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进行对比:如优秀生多进行横向对比,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识到本班或同年级比自己强的同学还很多;困难生多进行纵向对比,将自己的现在与过去对比,进步了没有 哪些地方做得好些,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 哪些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多 这样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真正了解自己,从而进行多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

数学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锻炼学生意志的过程.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心理健康的人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挫折,在挫折中会自我调节情绪,克服困难,顽强拼搏,而这种克服困难的表现和毅力,又进一步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然而心理素质差的人常常在挫折面前惊慌失措,变得消极悲观,失去前进的信心和动力,并对心理的发展形成消极的影响.众所周知,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学生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课,做作业,自学等都必须有顽强的意志.尤其参加数学奥林匹克兴趣小组的同学,更是对他们的一种考验.时间之长,题目之难,要取得成绩必须有顽强的意志,才能持之以恒.与其说对他们的知识竞赛,到不如说是对他们意志的考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思维品质,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如我在教学小学12册中的圆周长时,求圆周率的实验,用不同直径的圆片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求出圆周率.许多同学拿着圆片,直尺无从下手,面临问题怎么测量,让学生进行讨论,大家想出先在圆片上标上记号,记下直尺上的始点,就可求出圆周率.此时,又发现新的问题为什么许多同学算出的圆周率不一样呢 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圆片做的不够规范,也可能在量的过程中不够准确,所以得到的结果不同.

这样通过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不仅使学生弄清楚了知识的难点,而且使学生意识到:遇到问题不要放弃.只有坚持下去,不断努力,才能最后成功.

三,在数学教育中,提倡合作,培养合作精神,以适应社会的能力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因为缺少同伴,缺少群体生活,有些同学养成自私,孤僻的性格,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和支持学生与其他同学多进行交往活动.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呢

1,首先在于教师教育观念上的转变.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学会关心和理解,帮助别人和与他人合作,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后,让学生计算粉刷教室的面积是多少,需要用米尺,测绳量出教室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这时让一个学生来完成,是很难做到的,于是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结果很快的出了正确的答案.平时,家庭作业的检查也常让4个人为一小组进行互相检查,在互查中订正错误作业.这样既能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重视学生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讨论的作用,根据教学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同桌议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在课堂教学中也特意安排环节,有意识地创设以前后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可让同学们小组合作,用小正方体拼摆成长方体(由学生自由摆.由于没规定摆成什么样的长方体,因而学生摆成的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可能不一样.摆好后让学生思考:所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摆成的长方体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怎样的关系 在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互相交流.可直接口述,也可以边用事物投影演示边讲解自己探究的过程.最后通过小组交流达成共识:不管摆成什么样的长方体,长方体的体积总是长,宽,高厘米数的乘积.只有在讨论中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补充,鼓励争论,才能增强共同努力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师提问,学生先讨论再回答,改变过去一问一答的老习惯.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指名回答,而是先让同桌,或小组讨论一下,再派代表争取回答,给予学生合作的机会.

4,提倡同学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人人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同学,共同提高.

5,适当开展数学竞赛,除个人比赛外,还需重视合作参与,强调集体荣誉.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小组比赛,鼓励小组内人员积极地合作配合,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把合作与竞争统一起来.

以上措施,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增强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往,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当然,在课堂合作交流时要注意多向性.有时可进行教师与学生间的双向交流,师生双方共同成为信息的输出者和接受者.有时可进行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这时信息的输出和假手是多向的.有时教师以学生身份与学生共同探究,全体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种互帮,互教,互学的形式,促使学生关心他人,学会珍惜友情,倡导协作,学会协作,教师要创设条件给学生多些共同协作的机会,多一些共享快乐的机会,以开拓思路,养成良好的性格,并能够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周围人际间的关系,保持个人与环境的协调,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学会人与人交往的能力.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心理健康教育 不是把教师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己,肯定自己,接纳自己,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在生活,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顽强毅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达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