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探索与思考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关于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探...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关于数学实...

关于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探索与思考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关于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探索与思考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关于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探索与思考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新教材的实验与推广,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新教材无论从内容设计上还是呈现形式上,都给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冲击,也给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们带来了一个新课题--如何搞好实践活动课。

实践活动课应以什么样的模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研究可以显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新走向,带着问题和困惑,我进行了实践活动课的随班尝试。

初次尝试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我感觉它是极其新鲜而富有挑战性的,因为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索中,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到实践活动就是做数学的具体体现,它是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基于此,我以我们的校园为具体课例,先后设计了四种教学方案,通过对比实践,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有的比较开放,有的比较传统,但最终我异中求优,选取了其中的一个方案,因为这个设计从总体上体现出了实践活动课的风貌,学生确确实实地动起来了,在他们参与活动的同时,也在经历着数学过程,也在体验着数学思想,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做数学的过程中,而不是学数学,说数学。

通过对比尝试,我对实践活动课有了一些思考。

一、实践活动的整体性

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它在呈现形式上绝不是单纯的户外活动,它可以表现为课堂内的经历探索;也可以表现为课内外相结合;还可以是完全置身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下的调查活动。它是灵活的、开放的、形式多样的,但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实践活动是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的。所谓整体性,就是实践活动中的每个环节都是彼此相连的,应该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比如开小小商店实践活动,不管是课外的市场调查,还是课内的分组活动,都紧紧围绕着认识人民币而展开和深入。

实践活动狭义上讲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学生应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完整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都由学生自己决定。比如讲分类一课,我从学生熟悉的三毛购物广场切题,让学生谈一谈在三毛购物广场都看到了什么,那里的东西是如何摆放的,学生回答都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从而引出分类的概念。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面前的商品进行分类,并给自己组柜台命名。任务明确后,至于学生在操作时如何分工,如何将商品进行分类,都由学生自己来决定,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通过分类的具体研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在处理分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差或走弯路,但这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是有益的,因为是学生自己尝试的结果,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获取的知识,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把实践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

二、实践活动的生活性

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又能改善生活,实践活动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如低年级认识人民币后,我们开展了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课前让学生自备各种商品,有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等,让他们自己制作价签,贴在准备的物品上,带进课堂中,把教室模拟成小小商店,小学生推荐出柜台经理收银员售货员的人选,其余的学生做顾客。此外还让学生了解社会中有哪些促销手段,在小小商店中进行展示。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在每个柜台前各组成员都各自为政,推销自己的商品,有的学生还用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口号来招揽顾客,学生拿出准备的纸币去争先购买,个个都显得很有经济头脑,很有经济意识。在此实践活动中,学生既加深认识了人民币,也巩固了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更可贵的是加强了综合能力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金融、商业、科技等行业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实践活动的内容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思考性、可操作性,教学中可打破时空的限制,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地安排相应的实践内容。如认识了百以内各数后,可以安排学生走数字迷宫;学习了面积与周长的计算后,可以实地测量或目测、步测操场的周长;认识了时间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钟面,设计出自己的作息时间表,等等。

三、实践活动的情境性

数学的学习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创设一个鼓励学生去探索的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情境,吸引学生投入。

1、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教学比大小,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是让学生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会用符号表示物品的多少关系,这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讲是比较枯燥、抽象的。因此,在上课时先出示一张幻灯片:三只小猴子围坐在三种水果的前面,其中鸭梨有4个,桃子有3个,香蕉有2个。学生看清楚后,教师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三只猴子分水果,请小朋友猜一猜猴子分哪种水果时没意见?分哪种水果时有意见?为什么?问题一提出,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猴子们分桃子不会有意见,因为猴子的只数与桃子的数量同样多,随即教师出示符号,告诉学生这个符号表示左右两边数量相等的关系,接着学生又说猴子分香蕉时可能意见大,因为香蕉只有两个,而猴子有3只,不够分,即2比3小,反过来3比2多,出示大于号,介绍大于号的意义。同样的方法介绍小于号,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既有现实性、趣味性,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关于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探索与思考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关于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探索与思考又有思考性和开放性,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问题情境的故事化,确保了每位学生的有效参与。

2、创设生活情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典型的计算课,如果只让学生一味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未免太枯燥,教师就在课的开始放录像--关于奥运健儿为国夺取金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场面,让学生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接下来开展为参加校运动会选拔运动员的活动,在选拔运动员的情境中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算理,体现出算法的多样性。

四、实践活动的合作交流性

数学交流主要表现在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实践活动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师首先提供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让每个学生有效地参与,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个便于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由于独生子女更容易养成惟我独尊的性格,不会倾听别人,不会欣赏别人。因此,实践活动中应关注学生间的人际交流、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合作意识打基础。而新教材中的实践活动课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合作与交流的机会。我们的校园这一课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结合,分别组建出跳绳组、跑步组、踢球组等,至于组中谁任组长,谁先跳,谁数数,谁发口令,全留给学生自己处理,给学生充分合作、充分交流的空间。再如小小商店这一课中,让学生带着纸币到自己喜欢的柜台中购物时,学生买哪件商品,买卖时如何讨价还价,教师都应放心地让学生去交流、去合作。

五、实践活动的创造性

新课标实验教材中每册都专门设置了一至两次的实践活动,这样就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空间,教师可以合理地支配教材,也可以结合教材特点和学校背景,改造教学内容,灵活安排实践活动。比如,在进行统计教学时,教材中安排了学生统计花的朵数,大部分学生对花的感觉远远不如对动物的牵挂,对水果的钟爱,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统计动物园里的动物、统计学生爱吃的水果切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总而言之,加强活动研究,拓展实践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舒展身心,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是开展实践活动的宗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