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浅谈如何培...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错数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具体做法是:以碰球的结果和是10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李明明我问你,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边拍手边回答:吕老师我告诉你,你的3球碰7球。熟练之后可简化为拍手问:李明明,我的3球碰几球?拍手答:你的3球碰7球。

注:此游戏可根据学习内容变化随时调整碰球的结果,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随时调整节奏的舒缓;可集体回答、小组回答、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形式交叉进行。

2、用故事激发兴趣。如: 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3、用数学顺口溜辅助教学。如:估算歌:要想快速验算,试着用用估算;先估估,后算算,四舍五入是关键;符号来连接,简便快捷真叫绝!

二、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我们知道,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

1、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

2、对比明理法。如:三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以12511为例,口算的思维过程是:先算10011=1100 2011=220 511=55 最后算1100+220+55=1375;估算时要说明的是在此类型的估算中,只要将11估成10,然后计算12510=1250,也就是125111250即可,关于这一类型的估算说明在教学参考书上有明确文字;竖式计算的思维则是先算1251=125 12510=1250 最后算125+1250=1375。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的思维方法略有不同,学生通过说想法,说过程进行对比、区别,就会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对比明理法。

3、知识转换法。如:五年级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充分领会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而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的知识,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了。这种方法就是知识转换法。

三、培养学生计算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学生在计算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乘、除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做完题不回头检查等。这些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那如何让学生细心呢?

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善于总结经验,归纳方法。比如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避免将 15+5 (1 -0.5),错误地算成20(1 -0.5)。

3、加强口算训练。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练习,基本上采用听算和看算训练。持之一恒,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4、教育学生养成验算习惯。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我们要要求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复核或验算。如:学生在解好方程后,一定要把答案代入原方程进行必要的验算,通过验算,让学生做出正确判断;当然,竖式计算学生也能通过交换律及逆运算的关系来进行验算。

四、练习题的筛选要恰到好处

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如果整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没有学好,那么小数的加、减、乘、除法就很难学会。因此说,计算教学需要做到新旧结合,精讲巧练,持之以恒。

1、新授之前扫障碍,抓住难点反复练。例如:在不连续进位的加法27+45中,当十位上的2与4相加得6时,还要加上7+5进位得来的1,所以2+4+1这类口算练习,必须放在讲授不连续进位加法之前加以训练。

再如二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整数乘法与除法时,因为它们用到的计算口诀相同,学生受到干扰往往会分辨不清出现坐错位的现象,要走出这一误区关键在于如何确定乘除法各部分的位置。因此要针对这个难点让学生反复练习。像根据三四十二这一句口诀,说出34=12 43=12 123=4 124=3四个算式。根据34=12说出123=4 124=3这两个除法算式。

2、知识靠日积月累,练习需少食多餐。学生计算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簇而就,因此加强平时的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安排天天练,即每天练3-5题的计算题,让学生做到天天有点心吃,又能做到温故而知新。

3、练习形式多样化。为了让学生始终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新鲜感,计算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如通过游戏、竞赛、抢答、开火车、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扑克牌、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形式来调学生的胃口。还可以通过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等形式。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4、举一反三,提高实效。每讲完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应先集中练习新学内容,再练习与本节内容有联系的题目,最后把新旧知识串起来练习。

如:学习两位数乘法之后,出示练习题:

1515= 2525= 3535= 先请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运算,然后思考: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积的十位个位数字有什么特点?积的高位数字与因数的十位数字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发现了规律,了解了数据的特征,很快掌握了快速计算方法,接着让学生比赛口算5555= 6565= 7575= 8585= 就会迎刃而解了。

再如:教学混合运算时先练习10054,让学生思考它的运算顺序,接着改为60+10054,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了解他们的异同点,以便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5、练习题的设计要精心到位。练习的选题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而是一项充满艺术性、创造性的行为。

如:有关0、1试题的练习是首选。口算0256= 2561=

256256= 竖式计算时0的位置不同引发计算要点会相应变化,练习题设计就要到位:11025= 25050= 30560= 36090= 3609=

另外,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横向知识与纵向知识的对比,切忌遗漏知识点,要以点带面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讲究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注意灵活新颖。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成效。以上是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方法,如有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