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手段 促进探究性学习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运用多媒体手段 促进探...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运用多媒体...

运用多媒体手段 促进探究性学习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运用多媒体手段 促进探究性学习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手段 促进探究性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 创设探究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恰当运用多媒体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学习。如我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运用多媒体演示猴王分桃的故事:在风景如画的花果山,猴王在为小猴分桃子。第一次,猴王准备把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小猴不满意,嫌太少。第二次,猴王说:把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个小猴。小猴听了还是不满意。第三次,猴王说:那好,给你们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小猴,怎么样?这时小猴高兴的笑了,猴王也笑了。故事结束了,屏幕上出现了你认为猴王和小猴谁聪明?为小猴感到高兴的同学请鼓鼓掌,可是没有一个同学鼓掌。老师因势利导,问:你们为什么不鼓掌?有什么想法吗?由此抓住契机,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商不变的性质,揭示课题。新颖有趣的新课引入,唤起了全体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课件中画面和语言有机的结合,突出了数学问题情境的主体要件数学问题,点燃了思维的火花,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运用多媒体,化静态为动态 突破探究难点

形象生动的图像是获取知识的跳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既可突出重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在相遇问题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相遇、同时、相向的特点及路程、相遇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运用多媒体动态地演示例题:张华和李诚分别在两地(指示灯在两地连闪两下,强调两地),接着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强调同时相向而行),最后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强调同时相向而行),最后通过一分钟一分钟或一小时一小时行程的演示,一直走到两人碰到一起(强调相遇)。动态的视听情境,产生了一种化静为动的效果,使其正确、科学地理解了两人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突破了难点,让他们顺利完成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

三、运用多媒体,启动思维探究 培养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其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在学生的思维疑难处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给学生以启迪。例如,我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我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针对多媒体的演示再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如果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结果会怎样?有了多媒体演示的启发,同学们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独立思考以上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运用多媒体,巧设练习 巩固新知

在练习巩固中,我们借助多媒体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难点。当学生出错后(电脑录音)耐心地劝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可以调整学生情绪,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同学们最容易犯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的概念性错误。为了克服这一错误的认识,我们运用多媒体自制一个多媒体课件:反馈练习时,先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同学们判断每对角的大小。部分同学得到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说明了这些学生没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屏幕上接着出现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然后让角的两条边延长,此时教师提醒同学们注意两条边长短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数学课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但是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好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不盲目地追求使用多媒体课件,应做到适度适量。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互相配合,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设计制作课件时,要增加灵活度,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进行灵活调度。同时,我们自身还要不断学习,提高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发挥更大的优势,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起到引领的作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