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角形的面积》一课看新课程的变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从《三角形的面积》一课...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从《三角形...

从《三角形的面积》一课看新课程的变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从《三角形的面积》一课看新课程的变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从《三角形的面积》一课看新课程的变日前,在整理资料时无意中翻出自己十年前撰写的《三角形的面积》一课的数学教案,该教案曾获过奖,并向全区教师上过展示课。然而时过境迁,当我用新课程理念去重新审视它、并与现在的教学设计相对比时,发现当年那篇经过反复斟酌、凝聚了众人智慧的教案已有许多落伍之处。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当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是新课标精神最直接的感受者和实践者,因此,在比较两篇教案、品味自己点滴进步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新课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和认识。

一、看教材的处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

传统教学往往唯书唯本,不敢越雷池一步。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的内容嚼烂了再喂给学生,从而有意无意地将学生的学习和研究领域局限在课本狭小的范围内,扼杀了学生创新的萌芽。而新课程理念认为:教材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线索,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之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弹性。也就是说,学生不仅是课程资源的接受者和利用者,同时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他们可以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重组教材,提出教材上所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弥补教材资源的不足。

如在本课中,旧教材没有列出用两个直角三角形及钝角三角形做实验来推导面积公式的情况。我还清楚记得十年前上展示课时就有个别学生提到过这个问题,却被我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当时参加听课和评课的老师竟也指责这几名学生节外生枝,甚至怀疑我事先做了埋伏。理由是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初次接触三角形的面积时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新课改实施以来,学生的思维较过去更为活跃,探究不同类型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愿望也更为强烈;在准备实验材料的过程中各种三角形就已经出现了,教师怎能对这一现状 视而不见 呢?如果教师仅仅引导学生研究两个锐角三角形拼合成平行四边形的情况,而不积极鼓励学生展示不同三角形的拼法,那么学生对公式来源的理解无疑是片面的。所以,现在的教学设计中我预见到学生的实验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应该留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探索和交流,使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确信不疑,同时渗透归纳法的数学思想。结果,学生将自己拼摆的图形进行整理,果然出现了如新教材84页主题图中的三种情况。不但如此,还有的学生展示了课本上没有的、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正方形的情况,突破了教材的局限。

二、看教学过程设计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从研究怎样教到关注怎样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旧教案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越俎代疱的现象比比皆是。看似整个教学过程严谨精妙、丝丝相扣,实则牵着学生走,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真正落到实处。例如,有的学生拿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一般四边形时,教师便演示给学生看,教学生怎样拼:先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重合,然后旋转其中的一个三角形,再平移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略)。现在的教学设计则改变了这一做法,重视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如看书自学,与同伴交流讨论,再次尝试等。不让教师过多的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操作和思考,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新教材中删除了上面具体拼法的直观图,相信也是出于这一目的。

苏霍姆林期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新的教学设计中,我尽量做到以学定教,不是把现成的方法和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注重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让他们感到自己像一名科学家那样,也经历着猜想、探究和验证的过程。例如在引入新课时,我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人为设置两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数方格的做法,而是提供一些有两条邻边长度相等地、而面积不等的三角形,以及一些形状不同但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让学生想办法比较它们的大小。进而猜测:三角形的面积究竟与什么有关?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强化问题意识,同时更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来源于生活的真实需要。

三、看媒体的运用:从电化教学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旧教案明显反映出那时人们理解的电化教学还仅仅是借助投影仪和简单的演示型课件,以配合教师的信息传递和代替部分板书的功能。而今,计算机、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在的教师不能再将媒体作为讲授的陪衬,而必须自觉运用电脑和网络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开拓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如新教案中,我启发学生不要满足于现有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可以上网查资料、上网求解、参与论坛等,寻求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有些学生就找到了几种新颖的推导方法(图略)。

计算机的交互性是媒体运用中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喜欢在玩电脑的同时学习新知、发现规律。在课件中我就将课本练习十六第6题动起来,设计了一个可变、学生可手控操作的环节,图上位于两条平行线上的六个点(即两个三角形的各顶点)都能沿着平行线拖动,课件自动显示出两个三角形底、高、面积等相关数值。学生操作起来十分灵活,兴致勃勃,从中发现了许多规律,如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阴影部分的面积也相等,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用两条直角边作为底和高来计算比较简便,当A为EC中点时可以找到很多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而且后面继续学习梯形的面积时还可以利用它发现许多奥秘,可谓一件多用。

总之,教师要认真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对教学设计不断进行探索、更新,修正一些过时的观念和做法,才能与时俱进,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收到更优的教学效果。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