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计算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计算是科学技术的基础。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对计算教学是这样要求的:
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笔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笔算加减法以三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四位数;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两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步。
在中、高年级可以介绍和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或探索有关规律。算盘只作为计算工具介绍。
在低年级教学基本口算的基础上,中、高年级要适当加强口算训练。
分数四则计算(不包括带分数)以分子、分母比较简单的和大部分可以口算的为主。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各年级应适当加强估算。
以此可以看出,新的教学大纲虽然对计算的难度要求在所降低,但在口算和估算方面作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不要因此而放松了对计算的教学,更不能因为有了计算器而在教学中大量使用计算器辅助计算,放弃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因为计算教学不仅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
近几年来,我校利用进行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的机遇,将计算教学作为一个子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研究的一些做法在此与大家交流。
1、重视口算
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估算和笔算能力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估算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在每个年级段我们总是强调对口算知识的掌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正确口算方法,更希望学生掌握优化后的口算方法,以此提高口算的速度。对一些重点内容争取达到张口就来的程度。如三年级的一些较容易的两数乘一位数口算都要求学生会背诵。平时我们除了完成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家庭作业外,每天都规定有一定量的口算练习。在每天新课前也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常用的、好记的乘法口算题(例如15的倍数,25的倍数等)。通过近一年练习,我们发现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对提高记忆力及迁移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2、强调估算
在日常生活中,估算其实是用到最多的计算。如购物时大家一般都用估算先算总价。同时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结果正确与否常用的手段。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怎样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这也是我们教师长期遇到的一件烦心事。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特别注重了的这方面的教学。一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这方面的内容;二是在课前的口算练习中适当加入这方面的内容;三是当学生在进行笔算前强调用估算结果大约等于多少后再开始算,留给学生一定的估算时间,特别在学生笔算错误后,先要求学生将题目估算一遍找出错误的地方再订正,以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这样不仅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提高很快,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鼓励简算
我记得前几年,由于数学大纲的进行了修订,部分教师曲解了大纲的意思,认为只要学生计算结果正确就行了,不管他是否进行了简算,也不管计算的速度快与慢。我认为这样做是非常错误的,这违背了数学课目的。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数学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应该让学生懂得怎样来提高学生的效率,而简便运算的教学恰恰能在这方面体现它的优势。在苏版的数学教材中虽然没有特意的安排简算内容,但我们却不能因此就忽视了这方面的教学。如在三年级的乘法中学生在笔算完4225后,我特意的提了一句,用哪位同学可以口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吗?学生这时至少说出了三种以上的口算方法。如:有先算4025再加上225等于1050的,也有先算625再乘7等于1050,还有的先算225再乘21等于1050的。三年级我们还不要求学生说出他们在计算中用到了什么运算定律,但他们通过算理朦胧的知道了可以这样算,这样算出来的结果是正确的就行了,我认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学生有了数感,对有这样想法的学生老师在课堂上要大力的进行表扬。因为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是看到学生算对了一题,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
学生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计算的技能,更有了计算的技巧。而且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有人认为计算教学是一个非常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没有解决问题的教学那样生动有趣,但我却不这么认为。要使计算教学既要让学生感兴趣,又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上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又要发扬新课标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
三角函数诱导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3)
排列组合初三课程数学公式(1)
排列组合初三课程数学公式(13)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初一上册数学同步练习试题
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方差公式(2)
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方差公式(3)
排列组合初三课程数学公式(4)
排列组合初三课程数学公式(8)
机会的均等与不等教案
三角函数诱导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8)
2015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几何图形初步
四年级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图形认识初步教案
有理数和数轴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方差公式(5)
排列组合初三课程数学公式(10)
2013年七年级数学同步练习试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练习题苏科版
认识三角形教案
有理数乘方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数学
排列组合初三课程数学公式(11)
七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合并同类项练习题苏科版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正数和负数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要点:七年级上册数学
七年级数学认识三角形 教案
三角函数诱导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5)
等式的性质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