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简约的数学课堂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浅谈构建简约的数学课堂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浅谈构建简约的数学课堂

浅谈构建简约的数学课堂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浅谈构建简约的数学课堂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浅谈构建简约的数学课堂【内容摘要】

本文从三个方面谈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数学课堂中创新与简约,以进一步推动数学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创新、简约、学生

【主要内容】

目前,各种竞赛课、观摩课、展示课、公开课层出不穷,级别也各有高低,但这些课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在教学理念上追求全新,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追求先进,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追求亮点,在教学效果的预设上追求完美,全无瑕疵可言。可想而知,实施这样一节课的教学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有时为了一节竞赛课,专门成立一个智囊团,对于课堂上教师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语言都经过智囊团精心设计,甚至对于课堂上学生方面可能发生的情形都作了充分猜测,设计出几套针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而采取对策的预案。

我们的课堂真的需要这等的繁华?目前,我国许多农村学校教学条件还比较落后,教学的资源还十分匮乏,哪里需要这样的课堂教学?又怎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因此,简约的数学课堂已成为许多教育一线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教学理想境界。怎样让我们的课堂平实起来,怎样让我们的课堂赢得更多的教师与学生应该成为我们教师工作的重心。回顾教育历程,结合地方教育特色,就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简约的课堂,谈谈我们的感受与见解。

回顾昨天《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几千年来,我们的先辈就读于私塾。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学生端坐于堂前,接受一个老先生的训导,成天就是读、抄、背,教师的讲授也是经院式的教学:先生读一句,学生跟一句;先生讲一句,学生学一句。整个课堂就一把诫尺,一本书足矣。儿时的我们也就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加上一摞皱巴巴的书本没有表演,没有情境,更没有喧嚣的多媒体课件。教学犹如一幅简笔画,线条简单而意境深远,没有了华丽,缺少了热闹。这样的课堂占据了我们全部的学习生涯,那时的我们并没有感到它的宁静与美丽,有的只是乏味和枯燥,教师偶尔的提问立即引得教室内鸦雀无声,难得有几个胆大的学生举起那犹豫不决的小手飘荡在教室上空的只有师生那地道的乡音。这种传统的教学活动,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具体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是被教会的而不是学会的,更别说会学了。

现在想来,昨天的课堂虽然清静,虽然简朴,也偶有辉煌出现,但实在是我们不想重新走过的老路。用现在时髦的一句话来评价就是:那是一种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没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眼中、心中有的只是想如何把书中要讲的知识给灌下去,如何最大程度地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至于过程是他们未曾想也无法细想的东西。学生的能力、情感、价值观和创造力在课堂上无法得到发展。这种既清静又经济的式教学,不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确实是一种该放手的爱啊!

纵观今天《想说爱你不容易》

近年来,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改革使广大教师都积极投身这个教改的洪流之中,原本清净、朴实的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环节上不断追求完美,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更是用上一切可以运用的媒体服务于教学,多媒体的设备从原来的录音机、幻灯机提高到几万元一套的投影仪和实物展示台。殊不知在这种致力追求完美、追求喧闹的路途中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知不觉又走入一个误区:做课教师津津乐道于教学过程的精雕细刻、完美无瑕。课堂教学在现代科学媒体的衬托下被设计成若干个精细的环节,环环相扣,精彩纷呈。一节公开课下来教师会汗流浃背。还因为教师承载的重负太多,精心设计的教学不容出错,教师的角色已不仅仅代表个人而是学校的整体教研水平,况且凭借一些价格不菲的电脑、展示台、投影仪等现代媒体作为依托的课堂教学也不应该有丝毫的闪失。试想,无数普普通通的学校是根本经不起这样折腾的。这种既耗钱又不省力的教学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啊!

这种表面看似很完整、完美的课堂,实际上成了老师表演、博彩的舞台,教师满足于做一个工笔画师,拘小节而失大气,表面上似乎将课堂交给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性的,实际上学生成了教师表演的配角,其主体地位根本无法真正地得到确立,创造力无法得到彻底的发挥。这样的课堂只能用一个假字来概括!喧闹过后,人们静下心来,想到的是常态课堂,守望的是简约的课堂,呼唤的是课堂要回归原生态。

守望明天《隐形的翅膀》

新课程改革的浮躁的繁华已经过去,我们课堂教学该将走向何处?不过,这只隐形的翅膀无论怎么飞,求真、务实、倡简才是它根本的原则。

1、守望简约的数学课堂

有句广告词说得好,简约而不简单,我们的数学课堂也要做成具有一定高度一定内涵一定标准的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简约不是单纯的简单,具有简明、简略、简洁之意,大家都知道做事要力求避繁就简,能简单的事大可不必复杂化。李宁、耐克的注册商标简明扼要,就是那个简洁而又大气的L和让人一看就终身难忘。生活如此,课堂亦应如此。

那么,我们该如何构建简约的数学课堂呢?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浅谈构建简约的数学课堂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浅谈构建简约的数学课堂 从教学目标来看,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不能过多,标准也不宜定得过高。从教学内容来看,一节课上传授的知识点不宜过多,这样学生容易掌握。从教学手段来看,要围绕完成教学目标而创设,手段越简洁越好,可操作性越强越好。从教学情境的创设来看,简约的数学课堂应该做到简而不减,富而不浮。从教学过程来看,简约的数学课堂应该是清晰的,扎实的,易于理解,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从教学语言来看,简约的数学课堂,教师语言应是言简意赅,直白而富有哲理的。总之,简约的数学课堂应该简洁、灵动、和谐。即:教学目标去繁就简,授课重点明确、精当,教师语言简洁明了,教学手段恰到好处;教师情感丰富,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多面交流;突出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和谐,教学理性与激情的和谐统一。

2、做实课堂,提高效益

我们呼唤简约的课堂,决不是对课改的否定,也不是教学的一个简单的轮回,它应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自觉。这种简约的内涵必须达到一种境界,具备一定的韵味,它的背后是大全、精要、深刻和智慧。

(1)目标要明确

我们的教学目的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我认为简约的数学课堂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关键在于一个实字。我们不仅要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数学,更要给学生一个实在的课堂。教师要做实数学课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外,对于教学预案的构思尤为重要。

(2)训练要扎实

要想使课堂的目标最大化地达成,课堂必须做到扎实高效。习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评价要及时合理,摒弃偏繁难旧的训练。老一辈特级教师就是追求教学简约高效化的楷模。例如马芯兰老师的马芯兰教学法、刘德武老师的生活化数学、瞿裕康老师的四了教学法、孙丽谷老师的大容量、高效率思维训练等等都是我们今天倡导走简约之路的课堂教学的有效借鉴。

有些青年老师在听完一位特级教师的课后感触地说,特级教师上课就凭一支粉笔,一张嘴,也忒容易了,这种课我们也会上。殊不知,特级教师的一节课包含着他多少年的文化积淀和教学功力,其教学流程的设计是经过慎之又慎的思考,哪是一个凡夫俗子所能轻易摹仿的。特级教师的这种简约课堂就内敛着大气、深刻和智慧。

(3)评价要及时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要适时地给予评价。特别是课堂学生的一些插嘴、出错等生成性资源稍纵即逝。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多向学生学习,学习他们的睿智、学习他们的敢说敢讲的勇气、学习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笔者前几天在省小学数学优质课展评活动中听到某位老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思维刚刚点燃的火花不止一次提到你的观点保留、下课再研究、这个暂不研究等等话语。对于课堂上生成性的资源任其流失不闻不顾,或搪塞一句下课再研究。像这样的课堂就是一节不真实的课堂,是教师骗学生的课堂,教师为的是自己的表演,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试问被抢白你的观点保留的学生能服气吗?他能安心地继续听下去,继续积极参与课堂吗?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挫伤。这样的课当然不能算作一节优质课。

3、一个善意的提醒

我们在呼唤简约,守望简约的同时,也要防止走向极端:一切从简,一支粉笔、一张嘴、空洞的说教,乏味的课堂,使教学走回几十年前的老路。我们说简约不是一种时尚,不是一种文化倾向,它是我们今天教学追求时尚、活跃、新潮的一种必然的趋势。

目前,社会上又兴起一种极简主义的思潮,这是设计师当道的设计霸权主义,是美学里面的法西斯主义。这种极简主义的结果第一个就是先将教师简约出课堂,接着就是学生,教室里只剩下空空的四壁与桌椅我们切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今天,我们的教学正走向简约,但不是简单。半个世纪的极左极右,或简单或复杂,让我们步入了尴尬,就像一个瘦弱的孩子,我们想给他加强营养就拼命地给他吃各种补药、偏方,却忘记了最简单的事情给他吃饭!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是简约而又高效的课堂,我们呼唤灵动而又真实的数学课堂。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构建简约的教学课堂而努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