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设与生成相映成趣--数学论文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让预设与生成相映成趣-...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让预设与生...

让预设与生成相映成趣--数学论文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让预设与生成相映成趣--数学论文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让预设与生成相映成趣--数学论文预设就是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是教师对自己课堂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见与对策的准备。并非是一份详尽的教案,并非是课前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完善的设计。它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是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固定不变、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对此,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做了以下探究。

一、精心预设创设生成条件

预设和生成是课堂 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即预设是生成的 基础 ,生成是预设的结果 。精心的预设又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实际中,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认真审视教学资源,弹性设计教学内容,进而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从而让教学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焕发出生命活力。

(1)充分预设学生情况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 成果的 全部范围,否则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因此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应从预设学生情况入手。因为他们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而每个人的 知识经验、认知水平、智力因素都不相同。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在备课之前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了解他们的课前准备,并预测可能发生的 一些课堂变化,从而思考其对策。然后储存在自己弹性预设的空间内,来有的放矢的施教。因此教师还要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在圆柱体的教学中,我首先预设了两种教学方案:一是对计算公式未知的学生,该如何引导其自主探索;二是对计算公式已知的学生,又将如何引导并进一步追溯公式的来源。教师只有尽可能的预设各种情况,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乱,才能充分利用学生这一课堂生成的资源为教学服务。

(2)精心预设课堂提问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历程。从表面上看,新课程内容的难度降低了,但就其实质而言,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精心备课也就更为重要了。动态生成的课程更需要教师做到精心备课,在备课中精心预设课堂提问尤为重要。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设课堂提问:a 抓住教学目标来预设课堂提问;b 紧扣教学重难点预设课堂提问,因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所学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内容,而难点则是学生在学习认知中存在的困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此次教学活动才会有意义,所以抓住重难点精心预设提问就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潜心挖掘搭建生成平台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立足教材资源的前提下,教师应把教材的精华内涵和周边现实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因为课堂是一个创新场所。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努力唤醒学生这一研究者、创造者的角色意识,让学生用心领略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如在《百分数的意义》教学时,我在质疑问难这个环节中设置了这样一个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还有不懂的问题吗?是否有新的想法呢?于是就有学生举手发问:还有千分数吗?老师肯定地回答:你问得很好,有创意,生活中确实有千分数。学生又问:那它是什么样子的呢?老师此时不是直接回答,而是说:现在你们就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设计千分号好吗?学生马上行动起来,不一会儿,学生设计的种类多样,而且想象奇特。此时老师及时鼓励了他们,但同时强调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统一,如果按你们自己设定的千分号就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认可、接受,教师就依据百分号的标志告诉孩子们千分号的标志,同时对那些大胆设想的孩子们进行鼓励,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探究知识的其乐无穷,也培养了其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注意细节生成精彩课堂

细节决定成败。这就告诉我们,一节好课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资源,捕捉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以小见大,来努力创设精彩课堂。如在《圆柱的认识》教学中,老师引入课题后,将本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明确学习任务后,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学习包,进行探究学习,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后,孩子们纷纷举手汇报学习成果。老师问:日光灯可以看作一个近似的圆柱体,其高怎么表述?学生马上说用长表述;老师又问:那一枚硬币的高又怎样表述呢?学生抢着说用厚表述;老师继续设问,那农民伯伯家的水井的高又可以怎样表述呢?话音未落,便有学生说可用深来表述。这看似平淡而不起眼的回答,确是教材中没有提到的内容。通过这一细节的预设,让学生把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一方面使学生在脑海 中对圆柱体的表象更为丰实在,又为学生日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厚实的基础。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做到充分的预设,最大限度的拓展预设的自由度和包容度,才能在施教过程中产生最大空间的生成。只有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成环境和教材资源利用出发,才能准确的把握教材,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也才能让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相映成趣。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