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学成为“超市”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让数学教学成为“超市”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让数学教学成为“超市”

让数学教学成为“超市”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让数学教学成为“超市”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让数学教学成为“超市”超级市场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它的出现带来了一场全新的零售业革命。超市以其独具的人文魅力,逐渐赢得了越来越多现代人的喜爱,经营模式在世界各国广泛推行。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进步必然向着人性解放的方向发展。超市正是为人们提供了宽松愉悦的购物环境和种类齐全、价廉物美的商品,在超市中可以自由活动、自主选择,享受优质服务,极大地满足了顾客的主人感,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超市所折射出来的人文理念赋予了教育改革新的内涵,即: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这早已成长广大教师的共识,更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髓之所在。那么,在实践中如何借鉴超市的思想观念来优化数学教学呢?我的几点体会和做法是:

一、教学硬件方面:

1、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

超市打破了柜台与顾客的阻隔,使购物活动在轻松、和谐的情境体验中进行,给人以方便和美感,一个舒适、良好的环境甚至会进一步诱发人的购物行为。数学学习也是一样,传统的学习环境只有教室和书桌等简单的媒体媒介,信息渠道狭窄,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因此,教学应打破单调、凝固的课堂局限,沟通数学知识与自然、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将数学学习拓展到更广阔的时空中去。这样,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知识的来源和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如,到操场上教学千米、公顷的认识,到集贸市场教学人民币的认识和千克的概念,到企业、校办工厂教学体积的计算,到马路上教学统计和概率,到公园里教学解决问题,以及适当进行上网学习等。教师要善于利用丰富的客观条件作为现实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开阔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

2、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超市里的货物多种多样,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消费水平顾客的需要。买肥皂到洗涤用品区,买上衣到服装区,至于买什么品牌的肥皂、什么款式的衣服,则看顾客自己的喜好了。数学教学也应追求这样一种境界:学生想学什么,需要什么,尽管到数学超市里来。在基本目标和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学生有一定的自由度来选择一定的学习内容。数学既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结构严谨的学科,又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师不应将学生束缚在教材固定的内容和顺序上,而要相信学生,允许学生根据已有的水平去探索与某个内容相关的知识。

例如,学习了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有的学生想为校园设计绿化带,要用到地积和比例尺等知识;有的学生想计算火柴盒纸板的用料,要用到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等知识;有的学生想测算家庭装修所用地板砖的块数,竟发现了有关公因数的知识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还有的涉及到美术、劳技等知识,可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软件方面: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让数学教学成为“超市”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让数学教学成为“超市” 1、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顾客在超市购物,可以无拘无束地浏览、搜寻、比较,自己去听、去看、去摸、去拿、去试,从而最终挑选到钟意的商品。学生学习数学也应有独特的、富有个性的研究途径,不必囿于某种统一的、常规的思维模式。学习数学,可以假设和猜想,可以合作与交流,可以讨论和争辩,可以操作和尝试,甚至可以是游戏和玩耍只要有利于学生探究和发现知识,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应予以提倡和鼓励。

例如,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弄清怎样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生的策略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说将它切割成已学的基本形体,有的说用橡皮泥将它粘补成已学过的基本形体,有的学生觉得这两种方法很麻烦且不能普遍适用,但一时又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来。我鼓励学生回家后继续研究,结果有学生养金鱼、丢石子做实验,有的查阅资料,有的询问中学物理老师大部分学生都找到了用排水法测体积的方法。汇报时更是精彩纷呈,不少学生还引用阿基米德洗澡、曹冲称象、乌鸦喝水等故事来说明问题,俨然自己也像科学家那样,真实地经历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2、为学生自我创造提供服务。

顾客是超市真正的上帝,导购员会面带微笑为顾客引路,介绍商品的性能等,但决不能左右顾客最终的购买结果。同样,学生的学才是数学超市的主角,教师的教只是一种隐性管理,即课标中所提倡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增强服务意识,着眼于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和建议,而不是强制和代替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我经常与学生换位,让学生上讲台当老师,我则退居幕后当助手,为他们准备必要的资料和用具,协助他们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学习《分米的认识》,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我让学生自己发现和证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是用尺量,有的学生是看尺数数,有的则是直接推算。我让不同方法的学生都上台展示,讲一讲自己的学习过程,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哪种方法最简便、最清楚,学生明白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各是什么,对自己得出的结论即长度单位间的进率确信不疑、印象深刻。又如《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开课我就提出:要想表示出四分之一这个分数,方法有很多。启发学生将一张纸、四支笔、八个玩具等身边随处可见的材料进行操作、研究,并自己设计出几种表示四分之一的方法说明理由。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答辩:2只玩具为什么不是四分之二而是四分之一呢?为什么不是八分之一而是四分之一呢?使学生看到,不同的图形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多样的折法、各异的形状并不是分数的本质,分什么、怎样分、多少份才是关键。这样,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在不知不觉中拓展了,对分数意义的本质有了清晰深刻的理解。

总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应做到以人为本,使之具有类似于超市购物般的开放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特征,切实践行新课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精神。数学超市,当为之!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