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化数...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借助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的迅猛发展,多媒体已作为一种新型的电教媒体、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走进数学课堂教学,它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给数学教学提供了便捷的工具和崭新的环境,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下面具体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的积极作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小学生一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他们就会视学习为乐趣,就会充满信心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而多媒体技术集声、色、光、电于一体,它能给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每当老师运用多媒体出示画面进行教学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兴致也很高,他们常常被画面上的情境所吸引。教师再将这种兴趣及时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效果就会很明显。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带一些稀奇古怪的钟都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缤纷的色彩,独特的造型,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他们渴望认识钟表,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在积极参与。又如,我在讲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我利用课件将生活中的物体、优美的图案,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在观察实物中的角时,课件先显示一面色彩鲜艳的红领巾,再把它的三个角逐个闪动,最后把三个角同时闪动出来,告诉学生这些图形就叫做角。这样通过直观动态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对角这一概念有了充分的认识。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的印象深刻。而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利用动画、音频、视频等,使学生通过这些形象的、动态的、三维的图像加深对新知识的领悟。所以在的教学中我常常结合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脑制作课件来揭示数学的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这样做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让比较难学的知识降低了难度,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如:教学多些,少些的概念时,对于刚进校的一年级儿童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我运用多媒体电脑出示2只鸡与1只鸭,2个苹果与3个桃,先让学生数出图形的个数,再用计算机展示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一个一个连上虚线,再利用对应比较的方法,突出了多些,少些的部分。通过图形的展示与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了多些,少些的含义,又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同时,建立了把大数分两部分,一部分与小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小数多的,也还可看出,小数与大数的一部分同样多,大数的另一部分就是小数少的,还渗透了对应比较的数学思想。在后面的教学比较两数的大小。如:9 ﹙﹚,学生不加思索的回答,1-8各数,懂得了比9小的任何数都可以。在这个比较两数大小的过程中,学生运用了前面观察比较图形的方法和对数的大小的认识,很快得出了不相等的概念。在这里利用多媒体课件解决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能在黑板上通过板书、作图来传递知识,而一些动态的数学知识教学,教师不得不借助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将动态画面说动,而这样抽象的知识学生仍只能够感受。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巧设悬念,启迪学生积极思维。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创设疑问,巧设悬念,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本册教材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又注意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出现大量的插图,教师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掌握新知识,将抽象的概念和数量关系用简单图画表示出来,让学生通过看图得到启发。如:教学米的认识时,我用大屏幕显示教材第16页主题图,然后问:小狗保安说了些什么?学生很快的说出身高1米以上的要买票。师:1米有多长呢?学生兴高采烈,踊跃比划。然后老师用大屏幕显示米尺。 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米有多少厘米?生:(踊跃回答)1米有100厘米。师:(惊喜地)你们是怎样知道的?生1:尺子的末端有一个数字100,所以1米有100厘米。[+小学教学设计网收集_www.xxJXsj.cn=}生2:尺子上有10个大格,每个大格是10厘米,10个大格就是100厘米。师:真的吗?我们一起数一数。(大屏幕逐一闪动数字)生:10厘米、20厘米100厘米。师:90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90厘米再增加10厘米是多少厘米?100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呢? 学生回答,师板书:1米=100厘米或1 m=100 cm。就这样通过直观动态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很快的理解了米,知道了1米有多长。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拓展思维,培养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视听信息的传递,渲染气氛,创设思维的情境、加快思维速度、调动思维积极性、帮助思维记忆。小学生的思维需要借助具体、形象,而多媒体技术提供这样的感性材料。多媒体视听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知器官,诱导学生自觉地开展思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升华,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多媒体技术提供多彩的画面及动听的音乐,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诱人的学习情境,这样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式,对圆进行剪拼、割补、平移等操作,有的拼成近似长方形的图形;有的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有的拼成近似三角形的图形;还有的拼成近似梯形的图形。这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尝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又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设问:把圆剪拼成哪种图形的方法最简单、最易操作、易推导?这一问,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这时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逐一展示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各种方法,通过直观、形象的视听信息,学生受此启发,很快自己归纳出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并能说明原因。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积极作用,是一种新型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拓宽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教得也很舒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更优化。当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