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的有效性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计算教学的有效性计算存在于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计算,因此,计算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正是这一重要的一环,恰恰是老师们最为头疼的地方,也偏偏是学生们最不愿意学的知识。原因大致有两方面:一方面,对老师来说计算教学不容易出彩,很少老师去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计算太枯燥了,且有做不完的计算题,学生是越做越烦。如何切实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近几年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些探究,下面粗浅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唤醒学生的内需

数与计算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周围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于每个人来说,在小学阶段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纵观整个小学数学学习,其中计算的学习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且在学习评价中,计算的比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单是一张数学试卷,从简单的分值来看,100分的试卷计算就占了近40分,还不包括综合运用中的计算。从一年级我就开始让学生认识计算的重要性,低年级学习内容简单,计算较单纯和简单,学生在计算上失分不是很多,对计算的重要性还没有什么深的认识,但随着年级的升高,计算也比较复杂了,学生在计算上失分较多影响成绩的情况屡见不鲜,每次考试后我就和学生一起进行试卷分析,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在计算上失分较多,如果加上计算题失去的分,那就可以及格或成绩再上一个台阶;成绩优秀的学生有时也有因计算马虎失分造成遗憾。通过试卷分析,成绩较弱的学生深深体会到考试时计算题是肯定会做的题,其它题目是不能保证会做的,所以计算分是一分也不能丢,成绩优秀的学生想考好成绩那更不能在计算题上犯低级错误。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完后,我都要把学生在计算题上失分的情况进行统计,然后在假期给在计算上失分的学生布置加餐题------计算题。我的这一届学生已经是六年级了,他们每一次大考时最关心的是计算失分了没有,会不会加餐。因此,他们在做计算题时是很认真很仔细的,因为他们发自内心的认识到计算的正确率对自己是多么重要。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我的两个班数学平均分分别是89.5分和90.5分,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和学生们的计算水平是有关系的,试卷中31分的纯计算题中,我的两个班的失分率是分别是4.5%和3.2%。

二、口算天天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能力之一。口算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尤其是基本的口算要达到熟练的程度。在四则计算中要使学生先学好2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要求口算准确、熟练。当然,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训练实现的。(1)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口算是要求天天练,每天家庭作业都有一面口算,要求家长尽量批改,如有特殊情况可以交给老师批改。(2)课前3分钟口算。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计算本,课前写好题号(1---10),课铃声一响,就进行口算练习,有视算或听算,练习内容和近期学习内容紧密结合,例如,学习圆的知识就经常练有关的计算,学习比的知识就练求比值和化简比,学习进位乘法,就练习乘加口算。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三、精讲多练

最初我的课堂在情境引入、算法多样化上面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往往是前松后紧,匆忙收场,学生课堂练习时间严重不足,有的甚至下课铃声一响,老师才布置练习,导致练习不到位,所以有必要加强课堂练习。(1)留有足够的时间。学生的练习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实现当堂训练,就会成为夹生饭,没有时间进行必要的课堂练习,要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也就不大可能了。所以,我们有必要留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每节课5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随时随地反馈练习中的问题,进行纠正。(2)提高练习质量。课堂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在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前提下,从提高质量上下功夫。首先,重视练习内容的选择。包括封闭性问题,半开放性、开放性问题等,以封闭性问题为主,开放性问题为辅。其次,练习形式多样。计算教学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避免计算的单一、枯燥。从基本练习、针对练习、变式练习到拓展练习等层次要分明,难易程度适合学生。要注意练习的趣味性,在练习时添加一些新颖活动,诸如小竞赛、小游戏等,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始终处于蓬勃状态。

四、加强估算培养数感

估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估算能力是计算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强弱,甚至影响到他的数学能力。估算也可以看作一种有根据的猜测,而猜测往往是我们探索一个问题的开始。估算并不是在教材中要求我们估算时才用到,即使在需要精确结果的计算中,估算也会起一定的监控检验作用。用计算来解决一个问题,首先需要我们根据题目的特点作出判断,再根据需要将估算、口算、笔算有机组合,当然,为了确认结果的正确性,最后的验算是必须的。由此可见,估算、口算、笔算、验算应该是一个整体,在教学中,我们更应该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计算实践体验到各种计算形式的密不可分,并逐渐融入自己的计算习惯中。

五、养成良好习惯

在计算中,学生的错误总是层出不穷。不是抄错数字了,就是背错乘法口诀了,要么是小数点点错了,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但却经常出现,让人忽视不得。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其次是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都是明摆着的,容易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盲目计算,就容易使计算繁难,影响正确率。解计算题也要和解应用题一样,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我对学生提出两看,两想,再计算的程序,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由几个部分组成,想一想一般方法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殊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教学生对题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分析。最后是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3)关注计算练习后的反思。加强练习之后的反思,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练习效率。例如,计算12581258,常有学生得出等于1的结果。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观察算式时,要从算式的整体着眼,不能受算式数据特点的影响,误认为是两个1258相除。

六、活动形式多样

为了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在低年段时经常采取同桌对口令、开小火车、抢答、小小邮递员、小医生诊所、学生自己编题等等不同的形式的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到了中高年段练习的形式灵活多样,有趣的数据、新奇的题型、巧妙的算法,巧算24比赛等活动,每学期都会进行计算比赛,并进行隆重的颁奖仪式,使学生对枯燥的计算产生一种吸引力,激发学生做计算题的兴趣。

总之而言,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关键是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老师的引导,重视计算教学,教给学生一定的计算基本技能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力求使我们的学生具有教强的计算能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