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纪律调控策略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课堂纪律调控策略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课堂纪律调控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纪律调控策略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课堂纪律调控策略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课堂纪律调控策略我认为所谓课堂纪律,主要是指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施加的外部控制与规则。良好课堂纪律的形成,不仅需要强制性的规则,更需要学生的自制与自律。因此,教师在提出课堂行为规范,进行外部控制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帮助学生自觉发展纪律。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集中纪律去学习,还是一个课题。必须我们教师认真地去探索,去研究。下面简单谈谈本人在探索过程中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1. 要优化课堂教学管理:好的纪律来自好的教学,改进教学是改善纪律的关键。教学失去吸引力,学生就会随之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把课堂行为转化为违纪犯规的错误方向。

课堂教学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管理纪律、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行为。课堂管理的实施是课堂教学得以动态调控、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要优化课堂教学管理就要抓好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首先一点就是要认真备课。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良好开始,也是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提高自身文化科学知识、业务能力和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要利用多种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使语言情景化、交际化。小学生感观较具体直观,而且容易受情绪的影响把观察目标转移到新颖的事物上去。他们年龄小,自我控制力薄弱,注意力不稳定,难持久,思维以形象为主,对有直观形象支持的材料容易记忆。针对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数学教学中应采用投影仪、简笔画、实物、图片、 实验等教学手段,配以教师的表情和体态语言,这样才能创设浓厚的数学氛围,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增强纪律的自控性

弗兰西斯培根说:我们称之为教育的东西,实际上不过是一种早期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对好奇多动的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巩固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上课专心听讲,良好的纪律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终生享用的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1)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学生课前主动预习新课,通过部分理解、消化、记忆、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重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有利于思维的高度集中,而非身在曹营心在汉。教学实践表明,大脑有遗忘的规律,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还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下一堂课时,不至于一接受到新知识就束手无策,已巩固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快更有信心更专心地进行各种活动。

(2)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心理学家认为,注意是在清醒意识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对一空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小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制力差,他们的注意力最长也不会超过20分钟,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从而在课堂上会注意力分散,无精打采。学生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集中在一定的学习对象上,就会导致视而不听,听而不闻,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种种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认真听讲,专心学习好习惯,教学实践证明:猜谜,游戏,设疑提问等,都能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刺激大脑兴奋中枢,有助于学生迅速积极地处理学习信息。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适时调控教学节奏,发现学生有疲倦、注意力涣散的现象时,就可以适时穿插一些趣味性的谜语,游戏等,让学生猜一猜,动一动。 如进教室,教师说:今天这一节课我们来做一个数学游戏 .,那学生肯定会全神贯注的等待。信心十足地去投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眼、耳、口齐用,集中注意力,积极学习。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课堂纪律调控策略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课堂纪律调控策略 (3) 勤用口,眼,手学习习惯

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尚在初步发展阶段,而小学数学教材中有手口并用的教学内容,学生非常喜欢在课堂上随着节奏手口并用,而忽视了语言的正确运用。试想在一个有三十多个学生的班级里,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而且嘴巴又要表述相应的内容,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知道,没有了纪律的约束,那种口若悬河绝对不会有好效果。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教学障碍,多提问题来约束学生的率性而为的行为。 如在时间与数学教学时,教师随时说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立即指出是相应的哪一副图。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有目的地专心地进行思维,并且把这种思维的结果投映到相应的动作中,达到了勤思勤动的参与课堂的好习惯。

(4)培植学生的责任感,归属感,巩固自觉守纪的好习惯

小学生是非分明,他们十分明确,好的纪律就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行为,而违纪肯定是大家都不能接受的行为。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学生,他们可以在课堂上肆意妄为,无视自己的个体的错误行为,这必然会受到大部分自觉守纪学生的指责,他们已明确不是为纪律而纪律。超越纪律,实质是寻求学习的动机,这是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和形成的认识。良好的纪律活 在体验中,活在责任和归属感的愉快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做。①关注学生情感,让学生有尊严的学习,增强内心对愉快,幸福的追求,教育家纳尔逊等人认为,当失败使学生不会感到丢脸,他们将学会将失败转化为成功,当成功时,学生也不会沾沾自喜,他们会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这样,学生享受学生的乐趣,而不是恐惧,沮丧和伤感,让学生显得在课堂时郁郁寡欢,似乎自己是个局外人,而做出违纪违规的无意识行为。②强化意识,巩固守纪好习惯。良好的自觉守纪的习惯是具体的,微观的,一个学生的守纪观并不是轻易就能调整好的,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因此,有很多时候在课堂上想说就说,想笑就笑,想动就动的违纪行为也会时有发生。这样,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督促、约束和指导,帮助孩子坚定自觉守纪的毅力和意志。

总之,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对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纪律问题上,还存在很多是非。不管怎样变,纪律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进步与发展,必须要看他从小养成的正确的纪律观,毫无疑问这将要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避免两种极端的纪律观。一种是独裁注意的观点,认为可以无视儿童天性和意愿而培养小学生一种强制性的约束性的纪律,让小学生失去应有的童趣,另一种是放任主义观点,提倡儿童行为的完全自由,采取不干预而任其发展,这只能导致学生行为的盲目性。我们数学教师一定要对新课标需要的纪律当作重要问题来研究,使之更加有利于我们的教学。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