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如何提高小...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这种追求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情商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在课堂上达成有效教学,是我们在工作中一直探索和努力的方向。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进行了如下的一些思考。

一、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占据重要的位置,甚至占领着整个课堂,教师仍然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仍然是向学生硬性灌输,而现代的教学方式则要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既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牢固把握,同时更应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用新的教学方法去传授知识,用新的理念去教育学生。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斯卡特金语)。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形成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的过程。有兴趣的学习是富有主动性的,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有效的一个最简单的法则。如在教学中可以把本来很枯燥的学习内容以故事、游戏、竞赛的形式展现出来,把智力培养寓于情趣之中;可以以色彩鲜艳的、动态的、形象的教具使学生产生兴趣,增强记忆;可以适当提高学习的难度,使其具有挑战性,形成更大的内部动力等。另外,要采取一些增强学生自信心以及心理安全感的教学策略,从而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始终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益。

教师应该正确把握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合作完成,同时应该注重课堂上生成性问题的探讨与合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做呢?

1、对小组合作不清楚的问题及操作程序不明确的小组进行指导;

2、对小组合作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进行引导和帮助;

3、对已经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表扬与点拨;

4、对组内活动不协调的小组进行调控。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资源,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教师应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观念。这是因为,一方面教材不可能反映实现教学目标所需的全部信息,特别是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最新信息,另一方面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以及掌握知识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同,因此教师根据学情对教材进行合适、恰当的再创造,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先决条件。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对教材进行归类重组,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等学习能力。

为了便于小学生理解和接受,教材往往呈现一些基本现象和事实,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加工、提炼;另外,对教材所呈现的一些知识点,也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归类处理,确定重难点。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一开课就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疑:若要你做一个直径为40厘米的铁环需要多长的圆铁条?从而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的个人需要;在测量圆的周长时渗透化曲为直的方法;再通过观察圆周长与直径的联系,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小心求证,得出圆周率,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这就是教师的再创造。

2、活化例题,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材中有的例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紧,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活化例题,把例题转换成学生生活实际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即将数学学习内容生活化,便于有效地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例如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大胆地把例题改成:体育课上,男、女生进行跳绳比赛,男生15人,共跳了1800个;女生10人,共跳了1350个。谁取得了胜利?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自然引出求平均数的需求。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又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很有价值,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有效指导。

1、适时,即要在恰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在学生最需要时指导,不失时机的给予指导,这样可以取得最大的效益。

2、适度,即突出主体,不包办代替,教师的指导不是完全告诉和给予,我们的教师往往缺少耐心,课堂上经常听到这样的语言这题还做不上、太笨了等等类似的语言,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

3、适当,教师在指导时,一定要解决学生想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才能给予指导,让学生感到解渴,这样教师的教学目的才算达到了。同时指导学生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最近发展区给予指导。

4、适合,教师要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内容的选择,从教法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5、适应,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课堂上任何正确的反应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或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同时教师必须学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注重课堂语言、表情及动作的运用。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各种有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品质,还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感恩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舞台,以期不断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