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直觉思维的培养策略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直觉...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浅谈小学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直觉思维的培养策略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直觉思维的培养策略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直觉思维的培养策略摘要:

数学直觉思维是数学思维的一种基本成分,是数学活动中的一种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的直觉。直觉思维具有直接性、偶然性、不可靠性、或然性等特征。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从打好学生数学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大胆猜测想象能力、多向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美的感受与鉴赏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本文主要介绍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四种策略。

关键词:直觉思维 知识结构 数形结合结合 思维敏捷性 猜想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数学思维包括数学逻辑思维和数学直觉思维。然而长期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重视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训练,而忽视直觉思维的诱发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缺乏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大胆的猜想;缺乏快速思考、直接判断的能力。我们应该在学生思维训练的平台上,给直觉思维留一席之地,积极地捕捉、保护并培养这一学生学习数学中最精彩、最生动活泼的思维。

伊恩斯图加特说:直觉是真正的数学家赖以生存的东西。《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因此,重视对学生直觉思维的诱发与培养,进一步探讨数学直觉思维培养策略,有着重要的实践和理论价值。

直觉思维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直觉思维具有直接性、偶然性、不可靠性、或然性等特征。直觉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也贯穿于数学学习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对直觉思维的培养策略总结如下:

一、夯实基础,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建立直接思维基础

直觉不是靠机遇,直觉的获得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决不是无缘无故的凭空臆想,而应该以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为依托。小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思维才能够活跃。

(1)多做练习

一旦你通过大量例子取得了处理那个问题的足够多的经验,你就会产生一种这个问题是怎么回事以及结论应该是正确的直觉。

例如:我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的时候,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654 279 1089 306 317以上哪些数能被9整除?

因为学生之前已经了解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所以学生们才能猜测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应该是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

(2)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数学应理顺各部分知识点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

例如:学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简算时,如果不弄熟分数、小数的互化,不通晓运算定律、性质,没有一定量的简算原型,是不能实现的。教师在平时一定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积累起丰富的解题经验,这样,学生把学过的零散知识点转变为知识模块,才能优化数学知识结构,融会贯通。一旦面临实际问题,才能迅速判别,产生直觉。

(3)拓展知识面

作为教师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中的知识,必须要鼓励学生阅读相对应学科的课外书籍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思维才能够活跃起来,猜中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关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直觉思维动机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可见,数与形在数学中的地位就非同一般。由形思数,由数想形,数形结合,能有效地诱发直觉思维,很好地促进学生联系实际,灵活地解决数学问题。我国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曾经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

例如:五年级上学期有这样一道题现有一块长3.2m,宽1.5m的长方形木板,要截成上底是0.4m,下底是0.6m,高是0.5m的直角梯形木板,问最多可以做这样的木板多少块?根据题意得出的数量关系是长方形木板的面积梯形木板的面积=梯形木板的块数,即3.21.5[(0.4+0.6)0.52]=19.2(块)同学们最后得出是19块。我说老师则认为只能有18块。在学生质疑我的答案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如下),

看着图形,有些学生茅塞顿开,列式为{[3(0.4+0.6)][1.50.5]}2。这样还能有效地防止木板长度不是1m的整数倍时,简单地用面积包含关系来解答这类习题的失误。

布鲁纳曾指出:在我们向学生揭示演绎和证明这种更传统和更正式的方法以前,使其对材料有直觉的理解可能是头等重要的。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感悟直觉,建立直觉观念即构造心智图像,是促进直觉思维爆发的重要基础。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直觉思维的培养策略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直觉思维的培养策略 三、冲破逻辑思维模式,培养直觉思维的敏捷性

由于直觉思维是人的思维在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打破某种固有的逻辑思维的约束而直接得出结果,从而省去了中间的思维过程,直接反映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因而具有敏捷性。又因为直觉思维往往要同时对若干个思维方向做出鉴别与选择,所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敏捷性的一个重要方法。由于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已包含于所列的选项中,在发现题设条件与选项之间的关系时,迅速淘汰错误选项或迅速识别正确选项的过程,即训练了学生直觉思维的敏捷性。在教学中,特别是在选择题的训练中,学生往往一读完题就立即写出答案。但问其原因,有些学生回答不出,只好说是猜的。有的即使说出了理由,也是做题后想了半天才说清楚的,这实质上就是直觉思维的作用,冲破了原有的逻辑思维模式,直接获得答案,体现了直觉思维的敏捷性。

四、创造良好的猜想情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猜想超越固有思维方式,是寻求解题方法和科学发现的创造性思维,是直觉思维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鼓励学生猜想,即便猜错了,也往往是正确猜想的先导。我曾听过这样一堂课:一位教师出示一道练习题:一个学校要做288面旗帜,老师们每小时能做36面,过5小时,还剩多少旗帜没有做完?找学生名板演的时候时,一名学生把算式刚开了个头28836,就在大家的哄笑声中卡壳了。这位教师并没有结束该生的板演,他止住其他学生的哄笑,引导学生顺着其思路往下思考,一种极具创造性的解法诞生了:36(28836-5)。可见,学生的直觉思维应该源于师爱、生爱所浇灌的土壤里,成长于师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环境里。反之思考,如果当时老师让这名学生回到座位上,以后该生还会主动思考,大胆猜测,勇于发言么?

猜想很灵活,它可以猜想解题思路和方法,可以猜想解题结果,猜想与联想紧密相连,启发着解题的逻辑思维。数学教育,既应该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应重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之能有效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成为教人聪明的学问。这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的责任。我想费马大定理的问世,是离不开费马的大胆猜想的。

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同等重要,偏离任何一方都会制约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教师若能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诱发灵感,则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斯图尔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数学的全部力量就在于直觉和严格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受控制的精神和富有灵感的逻辑。受控制的精神和富有灵感的逻辑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也是数学教育者努力的方向。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