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浅谈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浅谈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浅谈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在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教育将成为一种面向全体的全民教育,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突出个性的创新教育。在新的世纪,中国将在世界上占什么地位,关键是人才的素质,其核心是国民的创新精神。因为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前进和发展。以开放题为切入点的开放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较佳途经。

一、灵活组织教学内容。

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考试成绩的重压下,不少老师备课时往往迷信教材,围着课本、教学参考书和教案集转,不敢对教材作大胆处理。上课时,常常不敢或稍微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这样学生束缚在老师和课堂的圈子中,被动和伪主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这种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积累。那么,要切实有效地进行开放性教学,老师必须对现行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使数学教材对人的发展具有综合作用的功能。由于新课程改革,教材发生了变化,但是由于各个教学地区硬件制约,学生基础限制,新教材的教学内容不能完全适应教学实际,所以我在实践中采用了转变、合并、补充等方法进行结构重组,使教学内容活起来,以适应实际教学班级学生的基础,做到量身定做。从而使学生学有目的、学有兴趣、学有所得,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设计。

开放性教学要求摆脱呆板的教学模式和单一化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束缚,注重教学形式多样化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和尊重学生这一主体。毕竟学生是教学的主动者,是课堂教学最终受益者。教学过程应充分保证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认为,必须对教学结构进行开放性设计,特别是教学过程更应开放。

1、教学设计应该灵活,体现开放性。

通常,老师在设计教学时常常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企图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在每一张白纸上画上相同划一的答案。事实上,学生在学习每一个新知前,都有自身内在的知识结构、知识储备、知识铺垫、生活经验、学习需求和兴趣,而学生的这些认知水平都将成为我教学得以开展的资源。老师要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学习需求出发,把新知与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进而设计灵活、开放的教学结构。

2、根据课堂教学实际,调整课堂教学。

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老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老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三、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互动。

数学教学是一个充满创造的开放空间。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发

展、适时变化的,而具有不同个性、不同视界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则应该成为调整教学过程的指挥棒。我认为开放的、动态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内外互动的多向互动过程。

1、师生互动。

2、生生互动。

3、课内外互动。

老师要通过建立课内外的互动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更广阔的空间。从而实现数学教学以经验性知识传授向方法性智能传授的转变,从关注知识量的积累向学生学习态度与方法的进一步转变,从强调数学知识的再现向数学模型的建立的转变,真正地把学数学与用数学结合起来。

四、教学评价的激励性实施。

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老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