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日记魅力的初探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日记魅力的初探 [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给我们一线数学教师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加强了各学科的整合;新课程,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新课程,突出了数学的文化价值,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着眼于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所有的这些理念如何有效地得到落实呢?可以说,数学日记为我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通过实践,发现数学日记在培养学生主体反思能力、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师生共同成长以及传播数学文化等方面有较突出的作用,本文主要以举例的形式来阐述数学日记在以上四方面的作用,愿有更多的数学教师能参与到这中间来。
[关键词]:数学日记 主体反思 学习兴趣 沟通交流 数学文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基于以上这些理念和精神,我尝试着让学生练习写数学日记,通过实践,欣喜地发现数学日记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它独有的魅力。以下,笔者结合部分学生的数学日记,从个人的视角出发谈谈对数学日记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数学日记培养主体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使我们认识到:数学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水平及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可见,评价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方法或学习习惯等方面的长处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形成对数学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因此,培养学生数学的自我反思意识,学生将会获得更好的可持续发展。
数学日记为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今天我怎么了?
《一课一练》上有这样一道题:60米跑步比赛,小明用了10秒,小林用了8秒,他们谁跑得快?我的解法是:6010=6(米),608=6.5(米),6.5(米)>6(米),所以小林跑得快。在老师讲解后我才恍然大悟:同样的路程,一个用了10秒,一个用了8秒,当然时间越少速度越快。
我今天怎么了,难道只能比速度不能比时间了吗?这样多简便呀。
提醒自己:下次可不能这么呆板了,一定要多想想。
这是一篇典型的反思型日记。学生通过对自己解题方法的反思,认识自我,找到不足,从而为继续充满信心地学习数学打好基础。
学生在日记中自我评价时,必需说明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解题思路阐释,对解法的选择,也就是对数学知识的再思考、再整理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学生思维更加清晰,它获得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是态度、思想和方法。
二、数学日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助推器
曾经有人对小学生喜欢学科情况作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学科中,喜欢数学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是最低的,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许多学生普遍认为,数学学科本身让人觉得枯燥乏味,不像语文等其他学科那么有趣和丰富。要想改变这种看法,数学教师就必须探索让学生喜欢数学的途径和方法。数学日记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个较好的突破口。数学童话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
0的自述
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零,1姐姐和2哥哥都叫我0小弟。
在我们自然数家族中,我是最小的一个,真是够可怜的。不过,我虽然是最小的一个,看上去像个鸡蛋,但我的用途可大了。不信?你就听我慢慢道来吧!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我0,像考试后要总结分数,就会有许多用到我的地方了,像什么90分呀,100分呀,80分的等等。还有,在日常生活中,要是在做数学题目时,你只要把我放错了位置或是把我写成了哥哥姐姐的话,那麻烦就大了。如果你在做除法时,把我放在除数的位置上,那么你可就要吃苦头了,老师一定会找上门来。
我的用途还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说了。总之,一句话,我0,在你做作业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我哦!
从这篇数学日记不难看出:其中有0是最小的自然数、0不能做除数等数学知识,采用数学童话的形式,使人印象深刻。自本篇日记在班里进行交流之后,《不能轻视的1》、《4有话要说》、《2的温馨提示》等一大批数学童话随之诞生。在孩子们的眼里,数学可以成为多么美妙和有趣的故事!如果每个孩子都能这样来理解数学,都能体验到如此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数学还会枯燥乏味吗?学习数学还会那么痛苦吗?
三、数学日记实现师生沟通交流的有效载体
在教育由研究教师的教转向研究学生的学的今天,数学日记为实现教师与学生真诚的沟通和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展现了学生的数学发现、数学思考、数学方法。数学日记更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了学生的学习轨道、性格特点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促使教师经常性地进行反思,提醒着教师要不断地了解学生,改变自己,真正起到了师生互动的效果,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孩子们曾在日记中写到:今天的数学课真有趣!老师谢谢你!把数学课上得这么生动。透过数学日记,让我更加感受到孩子们对老师的浓浓爱意,感受到学生在接受数学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更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的责任。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日记魅力的初探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日记魅力的初探 老师,我这样做可以吗?
一块梯形苗圃,上底长20米,下底30米,高16米。如果上底和下底都增加5米,现在这块苗圃比原来大多少平方米?
老师,今天您讲了两种方法:一种是(20+5+30+5)162-(20+30)162,另一种是(5+5)162,我觉得这两种方法都不够简便。我有更简便的方法 ,只要 516就行了。我是这样想的:上底和下底同时增加了5米,高又不变,就是增加了一个长16米,宽5米的长方形,所以516就是增加的面积。
老师,我这样做可以吗?
日记可以畅所欲言,杷因害怕害怕老师或碍于面子不敢说的都可以写到日记中。如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对老师或同学的意见、自己的心里话、学习后的反思等。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日记来进一步了解学生,学生更可以通过教师反馈的评语,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以进一步肯定优点、改进不足。通过让学生写日记,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沟通了老师与学生交流的空间,和谐了师生关系。
四、数学日记传播数学文化的有效手段
神奇的角谷猜想
今天数学课上,老师总结完口算的注意事项后,突然神秘地说:接下来我们要玩一个数学游戏角谷猜想,任意给出一个自然数,如果是单数就把它乘3加 1,如果的双数则除以2,结果会怎样?同学们立刻拿起笔算了起来,我也迫不及待地开始尝试。我先试23,先乘3加1,得70,70除以2得35,接下去的结果分别是106,80,40,20,10,5,16,8,4,2,1。真是不可思议,最后的答案竟然的1,不少同学也大叫答案的1。接着,老师告诉我们,曾经有人用计算机算过170000亿之间的数字,都证实了这个结果是正确的。为什么会这样?我有点不敢相信了,我又用双数10去试了一试,结果仍然能回到1,这真是太神奇了。
此时,我的脑海里又冒出了一个新的想法,如果把单数乘6加2,把双数除以4,结果会怎样?于是,我用20去试:20除以4得5,5乘6加2得32,接下来分别是8,2,0.5竟然算不出来,看来这不行,为什么按角谷猜想就能得到1,看来有待于我进一步研究了。
数学真是有无穷的奥妙,我喜欢数学!
这篇数学日记写得很精彩,有学生自己的数学思想,其中包含了对数学著名猜想的怀疑、验证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决心。通过这篇数学日记的交流,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为数学课堂注入了活力。当孩子们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阅读和撰写数学日记时,那么,他们其实已经拥有了积极学习的态度,已经拥有了对数学文化的热爱之心,他们是在传播一种思想,一种习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数学日记,为我的数学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一篇篇数学日记,犹如和谐乐章中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是它,领我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让我和学生在思想的敞开和接纳中达成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实现视界的融合,精神的互通。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统计和可能性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七的乘法口决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田园风光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乘法口诀表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确定位置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7的乘法口诀练习(二)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8的乘法口诀练习(二)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统计(二)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可能性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广角》教案(二)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练习课(一)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除乘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位置和方向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平均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9的乘法口诀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多边形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广角(一)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9的乘法口诀练习(一)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可能性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8的乘法口诀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笔算加法和减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秒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2、3、4的乘法口诀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分米和毫米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统计》教案(一)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平均分(2)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7的乘法口诀练习(一)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