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分层 因势利导见实效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善用分层 因势利导见实效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善用分层 因势利导见实效

善用分层 因势利导见实效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善用分层 因势利导见实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善用分层 因势利导见实效小学新生入学后,细心的教师就会慢慢地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存在着的差异,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加大,经过阶段性的教学后,学生之间的差距更加明显。究其原因,这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也与学生自身的素质存在着较大差异有关。如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智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别。面对学生这种参差不齐的状况用一刀切的一层教学法就存在着许多弊端: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对于课堂内容一听就懂,课堂练习轻而易举,没有机会进一步提高,每天吃不饱;部分基础差的学生,课堂中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学过的知识未消化吸收,新的内容又硬塞进来,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加剧了吸收的两极分化。而分层教学法却能弥补传统一层教学法的不足,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教学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个人认为:分层教学就是在共同的教学目标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师的培养下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几组,再根据分组情况在班级教学中制定相应的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学过程层次化,作业布置层次化,效果评价层次化。通过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且使优生、中等生、后进生都有东西可吃,可消化,并使低层次的学生逐步提高。这是一种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教学方法。

1、科学分组

对新接班的学生,教师要认真研究,通过批改作业、观察、谈话、个案分析、调查测验等多种形式准确测出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需要方面的差异,基本功方面的差异。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小组)把那些基础好、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且具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分为高层次;把基础较好、思维较活跃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分为中层次;把基础较差、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分为低层次,但无需把某某分在哪一层次告诉学生,只要教师记住即可。

2、分层作业

由于分层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小组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因此教材和进度都是统一的。分层教学主要体现在每课时的习题设计和章节的考核手段上。设计系统的数学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实践证明学生对新学的基本概念往往是模糊的,而且易与以往学过的有些概念相混淆,因此必须经过教师对例题讲解,学生对练习的实施,才能初步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区分类似的概念,从而真正地学到新概念,及应用中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对每课时的习题作精心的设计,尽量做到每道习题都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预定的目的。但也不要搞题海战术,而且应参照教材或课标适当地进行安排和充实。

如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把作业设计成一个自助餐,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数学能力。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善用分层 因势利导见实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善用分层 因势利导见实效 A、必做题

1、星星餐:写出每道题的积及相应的口诀。

47=( ) 76=( )

口诀:( ) 口诀:( )

57=( ) 73=( )

口诀:( ) 口诀:( )

2、月亮餐:填上合适的数。

( )7=42 7( )=35

( )4=28 7( )=49

B、选做题

太阳餐:想一想,能填几?

75+7=7( ) 77-7=7( )

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求完成A类的两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A类中的两道题目和B类的一道题目。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学有余力那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尽量完成高一层次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地实现个性发展。它的优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2、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5、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但也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首先是一个班学生程度不同,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控制,使不同层次学生互相激励、启发,而不是互相干扰,要解决好难度较大。其次是增加了教师备课难度。另外,对同一教学内容要为不向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工作量也是很大的。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