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衔接之我见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中小学数学衔接之我见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中小学数学衔接之我见

中小学数学衔接之我见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中小学数学衔接之我见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数学衔接之我见中小学数学衔接问题很早就为一些专家和一线数学教师所关注,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这里我仅结合我校具体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和看法。

第一、跟小学数学老师探讨几个问题

1.初一学生必需的几个基础技能相对滞后

(1)运算能力(包括简便运算)基础不好,一些学生只能靠计算器过日子,因为缺乏数感而想不到解题的方法。典型表现为:一是计算粗心,看似不细心,实为不熟练;二是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整除性、简便运算、找规律等整数运算不熟练;三是分数运算不熟练,许多学生甚至不知道约分。

(2)应用题中不知道如何寻找数量关系(包括画线段图、列表等辅助方法),典型表现为:不知道基本题型中的数量关系:如追及、相遇、利率、税收、销售、百分率、和差、倍数、植树、面积、重叠等等。其直接危害是列不出代数式,从而列不出方程。

(3)缺乏必要的生活常识,直接影响学生的审题。

2.对小学奥数的看法

有些小学奥数对于初中数学很有用,如:列举,分类计数,画图(列表)分析,分率问题,面积计算,简便运算,高斯求和,典型应用题列算式的方法(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工程问题、倍数问题、归一归总问题),容斥原理,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极端原理,最优化问题,重叠问题,利息问题,生活实际问题,整除,按规律填数,植树问题等;也有一些内容对初中数学学习没有用,如:鸡兔同笼、消去问题、代换问题、盈亏问题、复杂的倍数(分率、平均数)问题、还原问题等。所以我建议,可考虑把有些内容的奥数辅导直接落实或渗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这对于优生培养、后续初中数学学习、数学竞赛、数学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等都非常积极的意义。当然过度地拔高,不利于中差生的学习,也会加重他们的学习和家庭负担,弄得不好会适得其反,不利于后续初中数学的学习。

3.让学生逐步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这是现行数学教学的重要理念,要学会数学地思考,就必需掌握某些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小学可以渗透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整体思想等,小学里可以渗透的数学方法有:画图法、列表法、列举法、逆向思维、由特殊到一般、比较法、面积法等。

4. 小学阶段更应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常话说: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人生。我们知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小学生年龄小依赖性强,在进入初中后管理上班主任变蹲为带,部分学生不适应,失去依靠、失去整天管着自己的人就有点无所适从。根据数学学习的特点,除了泛学科的学习习惯之外,数学学习应还有检验、预习、独立作业、复习、反思、批判等很多方面的习惯。

第二、初一数学教师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1. 使学生学会适应初中数学的教材内容。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内容相比,其知识密度大,定量讨论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新思想、新方法、新思路。教材内容的突然拔高是难以衔接的主要原因,加之,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性,更增加了衔接的难度。因此,初中第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最困难的,如何实现教材内容的顺利衔接呢?

一方面可训练学生学会抽象思维。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根本途径。另一方面可训练开拓学生的思路。有些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如绝对值,相关它的很多问题,借助其几何意义解决,不仅过程简单,且直观形象易懂,因此,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开拓新思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其三是尝试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会使用逆向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2. 使学生适应学习方法上的改变。

长期被喂着吃的刚刚从小学毕业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往往以完成作业为主,不习惯看书,不会记笔记,不善于总结,不善于观察和解释现象,不善于动手操作等。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将使学生在学习中处处遇红灯。因此,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法,亦是当务之急。具体方法有: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中小学数学衔接之我见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数学衔接之我见 一是使学生增强课堂意识。要求学生做到:(1)课前要作好充分准备。(2)上课后,立即进入学习状态,谨防走神,听不懂时作个记号,继续听,不钻牛角尖。(3)智商较高的同学,听课要有超前意识,不能只满足于跟着老师走,要有未语先知的本领。其次,训练学生课堂记笔记的习惯,笔记的内容主要有:(1)记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2)记疑点。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造成。记下来后,便于课后与老师商讨。(3)记思路和方法。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能力大有好处。 (4)不宜板书但又比较关键的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听课时思想集中,手脑并用,又是一种能力的训练,更是复习时与教材配合的重要依据,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所以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特别在学生还不自觉、不习惯的初期,更要来点强制措施,以帮助他们养成习惯,从中尝到甜头,进而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同时,立足于用数学学科本身魅力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无疑对增强课堂意识起到促进作用。

二是使学生学会复习的方法。首先教会学生对知识进行正确划分,自编复习提纲,归纳出知识要点。但必须注意,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只是在初期教师可适当示范。其次,引导学生通过解题进行复习。具体作法是,在作基本训练的基础上,可选一些综合性的,具有针对性的典型例题示范,通过例题渗透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复推敲题意,细心观察已知和未知,留心挖掘出字里行间的隐含条件,还要注意排除一些多余条件,切不可匆匆动手乱套公式或企图投机取巧。要养成做完题进行总结的良好习惯,想一想,这道题在知识上属于哪一类?解题的思路、方法、过程如何?争取每做一题都有新的启发,这样既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规律,又可拓宽解题思路,提高灵活应变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

三是使学生通过解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只强调怎样解题,而忽视了如何说题(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检验等)。看似这是重视解题,实则这是忽略解题能力的培养。由于缺少对解题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只囿于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中,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为了排除学生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四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它要求我们教师通过活动探究、动手实践、情景创设、信息技术教学等途径,让学生形成想学、爱学、乐学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第三、给上级部门的两点建议

即:1.加强组织中小学数学教师间的研讨活动,推进中小学数学衔接的过程,力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尽可能的融合与承接;2. 通过研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所有记录结集成文,作为教师学习的重要资料,并让中小学数学衔接应逐渐成为中小学数学教师学习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

总之,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钻研,就一定会解决好中小学数学衔接中的诸多问题,为刚跨入初一的学生铺平数学学习的道路,为他们更快,更好的适应初中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