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更加有效吧!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让数学课堂更加有效吧!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让数学课堂更加有效吧!

让数学课堂更加有效吧!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让数学课堂更加有效吧!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让数学课堂更加有效吧!充分地课前调研,正确地驾驭教材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改革犹如春风扑面而来,我们惊喜地发现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达到真正的有效,而不是表面的喧嚣与热闹?

关键词: 有效课前调研 驾驭教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一些学习,我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通过在课改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一、 让课堂调研成为一种习惯。

每个学生的背景不同,并且情况也在不断变化,教师仅凭经验教学很难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而课前调研,则可以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起点,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好办法。

1、课前调研,指导我们明确了教的目标,帮助确定教学重难点 。

在备课时我们先要确定教学目标,而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大多是参看《课标》或《教参》。这些目标称为学生的客观需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展的需要,称为他们的主观需要,他们的主观需要不尽相同。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需要,那么就非常需要我们进行课前调研,通过课前调研了解学生的需要是什么,并且可以通过课前调研确定教学的重难点,为进行教学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

2、课前调研可以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我们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比较重视预设,每一个重点环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如何思考。但是我们在预设时很少能深入到学生中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经验设计我们的教学活动。因此通过课前调研就补充了这方面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

3、课前调研,可以帮助选择教学方法,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这样既给教师提供了充分的思考时间,也可以保证学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的教离不开方法的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会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为了使课堂生动、有实效,我们总会精心设计教学,精心选择好的教学方法。但是,这些教学方法是不是学生喜欢呢?能不能被他们接受呢?这样的问题是教师自己难于回答的,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学生调研,哪怕只是课间的一句问话,都会让我们从孩子的口中知道他们的喜好。通过课前调研可以为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提供合理的建议。同时,进行课前调研还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这样教学重难点的地方就可以多放

4、课前调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兴趣点不同,需要教师用心去发现,用智慧去开发,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所用。通过课前调研,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并针对这些兴趣点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深入钻研教材,正确驾驭教材。

充分地课前调研,为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根本,是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的材料,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读懂教材编排的每个细节,才能真正地驾驭教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助上一臂之力!具体说来,要先入教材,看到教材提供的思路和教学方法是什么,这样才有利于出教材,即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适当改变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

(一)、通览教材,对教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通览即对教材进行总体把握。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因此,在总体备课时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实质,掌握本册教材在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再通读教材。首先要把本册教材通读一遍,了解本册教材有几个单元,各属于哪个知识范畴,然后再了解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具体教学目标是什么,另外,我们还必需了解学习本单元学生的原有基础是什么,学习本单元是以后学习哪些内容的基础,为此我们必需通读小学阶段的全套数学教材,了解各类知识的编排梯度,做到心中有数。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让数学课堂更加有效吧!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让数学课堂更加有效吧!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像分数小数统计图形的认识等这种螺旋编排的内容,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把握火候,尤其在起始课的教学中目标千万不能定得太深,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

比如要教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个单元,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已经认识了整数和分数,那么设计教学时就可以从整数与小数在书写形式上的不同引入,从分数入手,体会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初步了解小数的意义。而小数的初步认识又是学习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的基础,所以在教学时又不能挖得太深,对于计数单位的内容就不必涉及。所以,从宏观上了解教材,可有效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精读教材,对教材有一个细致的了解。

精读是在通览教材的基础上对一篇或一节的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钻研。

1、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方法。教材的编写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数学知识,一条是数学思想方法。教师钻研教材,就应如苏步青教授所言:看书要看到底,书要看透,要看到书背面的东西。这背面的东西,就是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在研究教材时,不仅要研究教材上的数学内容,更深层次要研究概念和例题的本质是什么,价值是什么,从怎样的材料出发,经过怎样的过程而概括出来的,最终要形成怎样的数学,组成怎样的知识体系,渗透怎样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问题教材不可能有完整的说明,但是这些问题都如灵魂一样支配着整个教材。教师只有把握住数学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观,才能高屋建瓴,提挈整套教材进行再创造。如《简易方程》这节课,教材重点安排了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方法。有很多教师不理解,认为课本上安排这样的内容只是开阔学生思路的一种附属品,不如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来计算学生掌握的更快,没有真正理解教材的目的。其实,用加减法关系求未知数与用等式性质求解方程,在数学上完全是两个领域中的算术的和代数的不同学习,两者有联系,而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提高,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性。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能只停在用算术的思想方法教代数知识的水平,为此,就要用更高的观点来进行教学,抓住问题的本质,让学生获得一个完整的数学思想,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好基础。

2、正确认识和运用主题图。

教材情境的选择总有它的局限性,我们要认真地去认识审视教材中的主题图,透过美丽的画面,去挖掘它实质性的内涵。纵观新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向我们提供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教学资源,属于自然情境类,其内涵是让教师引导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有趣的或比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去发现和学习数学,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另一类则是提供了一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或操作方式,属于活动方式类,它提示给我们的是一种做数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类似的操作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数学。基于以上的认识和再思考,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情境图,使之更贴近学生,更有生命力。如:三年级上册的认识方向,我们就可以把课本中的情境改为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这节课时,就可以创造学生比较熟悉的春游的情境,利用春游买矿泉水,春游租车等主题图来展开教学,既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数学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

3、注意知识的综合应用。

小学数学教师在长期教算术的环境中,习惯了一种细分类型,从河的此岸铺垫一块又一块石头,引导学生到达河的彼岸的教法,缺少一种用较高的观点来处理教材和驾驶教材的能力。其实,教材的每一个例题就像一个神经细胞,当神经细胞串起来时,就能发挥强大的功能。数学教材的各个例题中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的互相融合就成了一种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融会贯通的数学认知结构。如在学习20以内的加法时,可以和分类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练习。出示一些算式,有得数是11、14、16、18的,有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有连加、连减的等,让学生把算式分分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返古教学。我们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以深入钻研教材为基础,以充分地课前调研为前提,认真地对待每一节课。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形成探究、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