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的、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正如俗话所说想得清的人才会说得清,说得清的人必定想得清。能力和思维是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

数学教学活动是双向甚至是多向活动,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发言环境,不让学生有心理压力,激发他们敢讲、想讲、有话可讲,有机会可讲,让学生学得有趣、有益、有效。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听得专心、仔细,说得口齿清楚,声音响亮,鼓励学生勇敢地说话,消除学生在大家面前说话的畏惧心理。如:要求学生说得响亮,语速适中,就请几名说话声音轻重不一的同学练说,然后大家评议,这样学生印象深刻,并学有榜样。对一些胆子过小的学生要多提供他们说话的机会,并多鼓励肯定。当学生讲述时碰到困难,不符合教师要求时,教师要耐心地听,循循诱导。如:班上的刘玥彤同学,声音小,语速慢,经老师多次的鼓励表扬,消除了她胆小害怕的心理,老师还动员全班同学一起来关心她,通过一段时期的努力,这位同学,从小声说到大声说,由语速慢到语速适中,成为班级中发言积极分子,又由于她的进步,激励了许多的同学。由此可见,良好的发言环境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同时还自然地培养了学生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述出来。

、教师的示范,让学生乐于模仿。

数学的特点要求我们在表达数学关系时,语言要简练,要准确,有逻辑性。可是由于二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知识浅薄,往往在表达数量关系时,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为了使学生逐步具有用数学语言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过程中,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知道如何列式计算,但是在汇报过程中却讲不清楚思路。我就把图意、想法、列式一步一步的分解讲述,在学生完全理解听懂的基础上模仿老师来讲。先找班内口语表达能力适中的学生来说,有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帮助,使其能把要说的表达清楚,尽量做到简练、有条理。使其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再一次去理解内化,把要讲的内容真正意义上变成自己的。反复几次让各层次的学生来讲,这样就能使学生既巩固这种算理,又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再后来就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1.自言自语。

口头表达的根本特征是先想后说,它为思维留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先想后说,以便于低年级学生组织好语言,减少思维过程中的错误,能准确、完整地表达学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例子。如:想想说说、想想做做、想想填填,学生可以在想、说过程中找根据,找理由,通过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锻炼说话能力。例如:在教学《100以内进位加法》时,23+47=()首先让学生想可以怎样做。学生有的用口算,有的用笔算,在自己想好完成后,再自己练习把思路讲述出来。这样差生也有机会张开嘴,不仅使每个学生掌握方法,而且学生的口头表达也得到了锻炼,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要求出声地想,边想边说。其实教材中也体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教学长度单位转化中:2米6厘米=()厘米,可让学生叙述:2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4.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角的认识》一课,课堂总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的学生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认识角了。有的同学说:我还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有的同学说:我学会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是和开口的大小有关。还有的同学说:我学会怎样画角了。这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四、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一课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对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剪、看、想、说进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对折成;剪:用剪刀剪出心目中的图形;看:引导学生观察展开的图形,发现左右两边得到的图形完全重合;想、这样的现象就是对称;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操作过程以及得到的结论。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对称概念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