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改中的困惑与对策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新课改中的困惑...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新...

小学数学新课改中的困惑与对策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新课改中的困惑与对策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新课改中的困惑与对策新课程的实施,犹如一股春风迎面扑来,让人为之一振,它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当前教改精神。它带来的不仅是变革,也带来了不少争议、探索和困惑。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一轮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试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感叹的: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却有无数个结等待我们去解。

一、教学目标如何把握、定位。

现象1: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参与着、思考着,我来、我来气氛异常活跃热闹。但整节课,学生们没有动过笔,也没看过书。

现象2: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课都是从生活中或创设情景引入,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案例,但有些也有牵强之感,如某教师在上两步计算式题时,课始,创设了去游乐园玩的情景。课件演示:两个学生乘着车、唱着歌行走在路上,来到门口,遇到了拦路虎,要求学生闯过迷宫才能进门。老师充满激情地问:同学们有信心闯过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能!。课件显示迷宫图:把算式和正确的答案连起来,连对了就能走出迷宫(只有一题是两步式题,其余都是一步式题)。学生顺利闯关后,教师表扬:真能干!并追问:这些题目哪一题是与众不同的?从而揭示课题:两步计算式题。

缺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具体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传统教学过分注重知识与技能目标,其它目标成了副产品,只是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顺便进行,这确实滞后并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从上面两个现象来看,新课堂似乎过分强调了后三个方面的目标,即整节课不动笔,怎么检测知识与技能领域的目标?计算课是不是一定要创设情景才算是为达到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后三个方面目标的凸现势必减少学生的练习时间,导致学生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削弱,忽视了传统教学的精髓,即抓好基础,当堂巩固。如何将课程目标中的四个方面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恰到好处地揉合在一起呢?

对策:《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它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来完成的。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因为后三个方面是每一个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果每一位教师对四个方面课程目标的价值认识有了上述的正确把握、定位,那么三维目标决不会顾此失彼的。

如现象1中的教师可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练习,以巩固知识技能。上计算课时,不必要课课创景引入,直接让学生尝试计算也未尝不好。如上两步计算式题时,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看着课题说说:这节课我们将研究什么?在学生明确目标后出示例题让学生计算。这样,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效果也不错或从有关联的两题一步计算式题引入。这样的数学课清清爽爽一条线远比模模糊糊一大片要强得多。

二、主题图如何运用。

现象3:新课程理念下编写的新教材设计了富有儿童情境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主题图,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如第一册67页的小猪帮小兔盖房,第53页的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图,第9697页学校运动会全景;第二册第1011页的游园活动图,第33页的牧羊图等等。这些主题图为老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大部分老师均视若珍宝、取之即用。

如某教师在上9加几一课时,马上出示第9697页的全景图,问: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全景,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生答: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跑步、有的)接着老师又追问:你能根据图意列出几道加法算式吗?(生答:跳绳的和跑步的有几人?3+6跳远的一共有几人?1+7)回答了四五个同学,9加几的算式也出不来,这时老师提示:那么踢毽子和跳远的一共有几人?学生终于列出了9+7的算式,老师脸上露出了微笑。

缺憾:主题图中的情境都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和故事情节,许多图中还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多个信息,确实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便利,老师该怎么恰当加以运用呢?是不是所有的主题图都适合学生的实际呢?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实际呢?

分析与对策:新教材中的主题图是遵循课标的理念编写的,内涵丰富,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教师不能成为主题图的留声机,而应创造性地加以使用。特别是对第一学段的孩子,我们认为必须孩子在充分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再来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如9加几中运动会全景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同桌互说的基础上再在全班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在完全理解图意之后让学生思考:你能根据图意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提出的问题学生能解决的马上回答,然后重点讨论9+7怎么计算,有些问题一定难度可放在课尾解决,以获得首尾呼应的效果。

有些主题图并不一定适应学生的实际,如第一册第84页中的交通情景图,内容太多,与农村孩子的生活相距也较远,从中引出1120各数的认识太繁,还不如让学生直接数全班同学的人数来得简洁。

三、如何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

现象4: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次,几乎每一节研究课上都有小组合作这一环节,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一至六年级都在用。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新课改中的困惑与对策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新课改中的困惑与对策 缺憾:有的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有的学生还不知道干什么,因此看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有的课合作次数过多,反而削弱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使教学目标无法在40分钟内完成;有的合作学习,教师为急于完成欲设的活动,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怎样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呢?

分析与对策:我认为: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互动来达成目标的。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须合作,教师要选择好合作的契机,把那些思考性、开放性较强,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的问题安排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活动时,教师一定要奏好三步曲:前奏:让学生明确合作的要求即干什么和怎么干,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教师还有必要把要求明示在黑板或屏幕上。序曲:引导合作交流前,教师必须留有空白,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发现,那么小组合作时才能充分展示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合作的实效。进行曲:交流评价,组内分工,全班汇报。同时,作为任课教师要持之以恒、有条不紊地培养并锻炼学生的合作技能。

四、教学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现象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倡导做中学数学、玩中学数学,这样一来,时间往往就不够用了。有的教师为完成欲设的内容用了50多分钟;有的教师铃声一响就嘎然而止,上到哪里算哪里;有的教师适当延迟一两分钟,以告一段落。

缺憾:新教材在编排上给了老师调控的时间,一两节课时间不够还可以,适当挤点时间弥补。但经常这样就不行了,期末完成不成教学内容怎么办?

对策:确实,有些学习任务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但未完成部分并非一定要占用上课时间,教师要利用课外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完成。如让学生利用中午时间或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遇到疑难问题请老师、家长参与等等。再者,残缺也是一种完美,让学生带着问题和遗憾下课,未必是一件坏事,它有时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也可将它作为下节课所探讨的问题。

大部分的学习任务在一节课中是可以完成的,时间不够的责任在于老师或学生现有状况、认知起点把握不准,或欲设活动不科学,或课堂调控能力不够等等,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积淀知识,不断地锤炼教学技艺,使自己能和新课程超前或同步成长。

五、弱势群体如何关注。

现象6:随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不断深入,强者如鱼得水,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以彰显,越来越出色;弱者有心上进,苦于能力不够,只能成为旁观者,个别自控能力较弱者则破罐子破摔,你学你的,我玩我的。

缺憾:新课改使强弱差别越来越大,如何关注弱势群体呢?

分析与对策:大众数学意义下的数学教育体系所追求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因此,在实施大班级教学的同时,更应关注弱势群体,给他们提供学习、回答、练习的机会。同时应注重个性化学习,分层设问、分层练习。新课要开放有大气,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练习课须缜密又紧凑,变换练习形式,以质达巧。注重课外辅导,使弱势群体在原有的基础上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有收获、有困惑、有思考相信只要每一位老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新课改一定能为有源头活水来。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