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一、导入部分
上课伊始,我先说了个牛顿的故事:牛顿因为看见苹果落地,进行思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伟大的成果。目的是想告诉学生要注意观察、思考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并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然后说,随着气候渐渐转凉,学校将组织同学们进行冬季锻炼跳绳和踢毽。请大家翻开课本,看看从图上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反思:自我感觉这样的导入效果不错,吸引了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能马上提出一些问题。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规律
在初步认识了28+17=17+28这样的等式以后,我问:这样的等式你还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追问,如果一直这样说下去,能说的完吗?(学生马上回答我:不能。)我启发道:这样的等式无穷无尽,在这里肯定有着某种规律,大家想知道吗?(想)好,大家以4人小组为单位,研究这些等式里蕴藏的规律,可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但要说明表示的理由。经过一番合作,学生的探究结果也出来了,主要有这样几种:甲数+乙数=乙数+甲数;△+○=○+△;逗号+句号=句号+逗号;a+b=b+a,这时我又让他们用文字叙述这一规律。然后我小结: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律。然后指着板书指出:我们刚才研究的就是加法交换律。接着,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探究加法结合律。
反思: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的设计,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这节课我强调学生的发言要大声的说:我们小组的发现是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总的来说,这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呵呵,自我感觉良好,不过,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客观的,有些是由于本人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设计还不够。
1、在学生得出了加法交换律时,没有让学生总结一下研究问题的方法,而是直接让他们去研究加法结合律。
2、对关注每一位学生这个问题,没有做到。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小考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心得交流推荐
大家都在看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1.2《数轴》ppt课件3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ppt课件2
2012浙教版七上7.7《相交线》ppt课件1
2012浙教版七上6.4《扇形统计图》ppt课件3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的加法》ppt课件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2.3《有理数的乘法》ppt课件2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1.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ppt课件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的加法》ppt课件1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1.2《数轴》ppt课件2
2012浙教版七上7.1《几何图形》ppt课件1-中小学课件站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2.3《有理数的乘法》ppt课件3
2012浙教版七上7.2《线段射线和直线》ppt课件3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1.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ppt课件3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1.2《数轴》ppt课件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1.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ppt课件5
2012浙教版七上7.4《角与角的度量》ppt课件1
2012浙教版七上7.1《几何图形》ppt课件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的加法》ppt课件2
2012浙教版七上7.2《线段射线和直线》ppt课件2
2012浙教版七上7.5《角的大小比较》ppt课件1
2012浙教版七上6.4《扇形统计图》ppt课件2
2012浙教版七上7.6《余角和补角》ppt课件3
2012浙教版七上7.2《线段射线和直线》ppt课件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的加法》ppt课件4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1.3《绝对值》ppt课件3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2.3《有理数的乘法》ppt课件1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1.3《绝对值》ppt课件2
2012浙教版七上7.7《相交线》ppt课件2
2012浙教版七上7.6《余角和补角》ppt课件4
2012浙教版七上7.7《相交线》ppt课件3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