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创设有效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创设有效情境,激发自主探究小学课标指出:课程改革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究学习,主要指教师通过创设有效情景,引导学生遵循数学知识的形成规律,让学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其关键在于能否创设激发学生认知内驱力、激活其思维的问题情景。
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首先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关系,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呢?先让学生猜一猜、然后再进行活动探究。
1.观察。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高短一些的平行四边形(如图):
思考:
①第二个图形与第一个图形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②如果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度没有变,高变长了,面积会怎样变?
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高有关。
(2)把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往里推,得到另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
思考:
①第二个图形与第一个图形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②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不变,底变长,面积会怎样变?
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有关。
2.操作。
(材料:每个学生都准备有若干个画有小方格的平行四边形,一把剪刀)
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之间会是什么关系呢?
(1)学生任选一个画有小方格的平行四边形,数出它的底和高分别是几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数出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再用剪、移、拼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数出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有少数学生是直接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数)。
(2)通过活动,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操作活动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创设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即恰当地提供诱因激疑,引思,激发自主探究,体现探究发现的学习轨迹,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感知问题,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一些过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理解。
为此,教师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问题情境,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一个新的知识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通过这样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尽力使学生思维活跃,使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落实。
小学五年级数学竞赛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3月份质量检测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1-7单元测试卷
2011学年度四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终测试卷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指导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单元自测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测试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期末检测题
2011年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测试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水平测试题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期中测试卷
2010学年第二学期小学一年级数学期末测试题
2010学年第一学期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测试卷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后的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期末综合测试题
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测试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测试试卷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复习资料(全套)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末整理复习试卷
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比赛试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一、二单元测试题
2010学年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测试题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调研模拟测试
北京版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毕业检测题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数学科期终测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