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因此,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
这节课,我将知识目标定位为: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深刻体验和感悟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力目标定位为: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情感和意志目标定位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整节课中,我注意从每一个细微之处着手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孩子,比如揭示课题后,我便对学生进行调查:哪些同学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哪些同学不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有就是有哪些同学不但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还知道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从而帮助他更好地完成学习的过程。他如果是第一种回答,我会表扬他,不但能在学校学到知识,而且还能通过上网、读书等渠道学到知识;他如果是第二种回答,我会告诉他,没关系,这是新知识,只要努力就能学会;他如果是第三种回答,我会鼓励他继续向更高的目标努力,总之,让不同的孩子尽自己的所能学不同的数学。
在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首先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图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三角形与你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然后再让学生用一个三角形,想办法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通过两次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这节课学生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活动中是自主的、是开放的,让学生体验了再创造,但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第二次操作活动中,参与面不够广,部分学生手中拿着一个三角形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进行转化,在推导验证过程中也只是被动地接受。如果让他们充分地操作体会,时间又不允许。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也是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
冀教版数学三上《乘法》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三上《简单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1
2016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一》教材内容说明
冀教版数学三上《乘法》教学设计1
2014秋冀教版数学三上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word单元备课
冀教版数学三上《对称》(二)学案
冀教版数学三上《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三上《加、减法》及答案(一)学案
冀教版数学三上《混合运算》学案
2014秋冀教版数学三上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word教案
冀教版数学三上《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三上《对称》教学设计3
2014秋冀教版数学三上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word单元备课
冀教版数学三上《减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三上《除法》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三上《加、减法》教学设计3
冀教版数学三上《加、减法》教学设计2
2016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知识梳理
2016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建议
冀教版数学三上《对称》学案
2014冀教版数学三上《加、减法》word教案
冀教版数学三上《除法》学案
冀教版数学三上《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2
冀教版数学三上《加减法混合运算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三上《加、减法》(一)学案
冀教版数学三上《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三上《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三上《加减混合》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三上《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一)学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