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是五下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中一个知识点,是在学生已认识倍数和因数、2和5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从数的表面的特点就可以很容易看出根据个位数的特点就可以判断出来。但是3的倍数的特征却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在《3的倍数的特征》的开始阶段我复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之后就让学生猜一猜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特征的问题中, 得出: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后被学生补充到个位上是0-9的任何一个数字都有可能是3的倍数,其特征不明显,也就是说3的倍数和一个数的个位数没有关系,因此要从另外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在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接着提供给每位学生一张百数表,让他们圈出所有3的倍数,抛出问题:把 3 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3的倍数特征 。学生在经历了猜测、分析、判断、验证、概括、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后感悟和理解了3的倍数的特征,引导学生真正发现:3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不是3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一定不是3的倍数。从而,使学生明确3的倍数的特征,然后进行练习与拓展。这样的探究学习比我们老师直接教给他们答案要扎实许多,之后的知识应用学生就相应比较灵活和自如,效果较好。
这节课结束后,我感觉最大的缺憾之处在最后的拓展练习上,由于自己事先练习下水没有做足,所以误导了学生。题目如下:从3、0、4、5这四个数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以下条件:1、是3的倍数。2、同时是2和3的倍数。3、同时是3和5的倍数。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学生问要写几个时,我回答如果数量很多至少写3个。呵呵,其实此题不需要如此考虑,因为它们的数量都有限。
希望以后自己的教学会更扎实起来。
高一数学第三章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知识点
数学必修一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知识点概括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三单元对数相关知识点
数学高一级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知识点简略
高一数学函数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知识
高一数学必修一期中章节复习要点:第一章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章节要点
人教版高一数学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章节要点
高一级数学期中考试必背知识点:函数的性质
高一数学期中考试必背知识点:函数的有关概念
高一数学第四章函数的应用期中考试必备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与方程知识梳理
高一数学上学期第三章关于函数的有关概念
高一必修一数学第三章函数与方程知识点
高一上学期数学第三单元幂函数知识点
高一数学上册函数与方程知识点分析
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对数函数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指数函数、函数奇偶性
高一数学上学期第三章关于函数的知识点
高中一年级数学必修一知识点:二次函数
高一上学期数学期末必背知识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高一数学必修1期末考试知识点:集合
人教版高一数学第四章章节要点
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必背知识点:集合
2016高一数学知识点:反比例函数
人教版高一数学第三章期中知识点总结
2016期末考试高一数学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复习知识点
高一数学函数的单调性期中考试知识点
高一数学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