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比轻重》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比轻重》说课稿教学目标
1.通过用眼看一看、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难点
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星期天,动物乐园可热闹了,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1、动物乐园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都在干什么?(噢,有马、大象、小兔,还有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呢!)
2、 你知道小熊和小猴谁轻谁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对了,小熊这边往下沉,说明比较重;小猴这边往上翘,说明比较轻。)
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轻重。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比一比
(1)在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你还知道谁轻谁重呢?课件出示几种动物比轻重(同学们能够说出很多实例,比如说:大象和小鹿比,大象重,小鹿轻;小鹿和蝴蝶比,小鹿重,蝴蝶轻。)
(2)同学们又是怎么知道它们的轻重的呢?(当然,同学们是直接用眼睛看出来的,可见,用眼睛看一看是比较轻重的一种简便方法。)
2、掂一掂,比一比
(1)数学书和文具盒同学们能看出它们谁轻谁重吗?(同学们都认为不能用眼睛看出来)那么,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比较它们的轻重呢?(有的同学说可以用手掂一掂)
(2)学生操作,掂一掂。(现在请同学们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数学书和文具盒的轻重,以及其它你感兴趣的物体的轻重)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比轻重》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比轻重》说课稿 (3)学生汇报。
(4)有同学说,他反复掂了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它们的轻重不是很明确,同学们想一想,该怎么办呢?(对了,我们可以借助秤这种工具称一称,现在,我们用天平这种秤称一称。
3、称一称,比一比
(1)教师示范称一称,课件出示称苹果和梨的图画。问:谁轻谁重呢?你怎么看出来的?(很多同学都看出来了,放苹果的这边矮,说明苹果重,放梨的这边高,说明梨轻。而且,有的同学还发现,天平秤的指针会偏向重的那边呢,可见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啊!)
(2)学生操作,秤物体,比轻重。(现在同学们可以自己来称一称,比一比轻重。)
三、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根据学习的内容,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天平的两端分别放一个香蕉和一个桔子,请同学们判断,谁轻谁重。(放香蕉的这边矮,所以香蕉重,放桔子的这边高,说明桔子轻。)
2、课件展示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放在天平的两端,天平保持平衡。让孩子判断一个西瓜和一个菠萝谁轻谁重?(同学们比出来了,两个菠萝和一个西瓜一样重,所以一个菠萝比一个西瓜轻,此题的设置目的是帮助我们体验比较时的一一对应关系,让我们通过简单逻辑推理来判断一个菠萝比一个西瓜轻)
3、课件出示两个天平,一个天平的两端分别放一棵白菜和一个萝卜,另一个天平的两端分别放一个萝卜和一个茄子,让孩子判断,谁轻谁重。(我们能够看出白菜比萝卜重,萝卜比茄子重,所以我们知道白菜最重,茄子最轻。)
4、课件出示两个天平,一个天平的两端分别放一条鱼和两只螃蟹,另一个天平的两端分别放一条鱼和4只虾,两个天平都保持平衡,让孩子判断,谁轻谁重。(一条鱼和两只螃蟹一样重,一条鱼和4只虾一样重,那么,两只螃蟹和四只虾一样重,一只螃蟹和两只虾一样重。于是我们知道了这三个量之间鱼最重,虾最轻!)
四、总结: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比较物体的轻重一般用哪些方法?在哪种情况下用哪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的办法,一眼就能看出轻重的物体,我们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当看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当掂不出又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
本节课结束了,同学们一定学得很棒!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去比较物体的轻重。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厘米、毫米单位的换算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
北师大版2015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列式计算练习题
2016学年初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中试卷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千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在操作中建模 在画批中运用——“比多比少应用题”教学谈
新课程《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1
人教版2015年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测量练习题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五册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练习题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不 进 位 乘
北师大版2015年三年级数学上册脱式计算练习题
人教版2015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练习题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方向”教学实录及评析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认识角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认识方向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估算》教学设计
新课程《被减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预案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走进乡村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毫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余数除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 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认识角》教学设计与评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统计
苏教版小学数第四册教案角的认识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