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万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万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万以内的加法(二)。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生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
根据该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法则,能正确计算万以内的连续进位加法。
2、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知识迁移类推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迁移思想。
重点: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难点:掌握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法则。
设计思路:
(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我创设了进修附小进行慈善一日捐的这样一个情景。出示各班捐款情况统计表。
班级 301 302 303 304
捐款 78元 85元 96元 129元
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来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的问题都依次写在黑板上)
【我选用了学生熟悉的慈善一日捐,把熟悉问题从情境中提出,一方面有效激发学生计算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计算的实际意义。学会从熟悉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利用慈善一日捐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帮助人的良好品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解决301班和302班一共捐了多少钱?(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之后解决)
交流反馈
然后让学生重点说一说在计算这类题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以此来突破本课的重点。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万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万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 【在这个设计中,我运用迁移,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因为之前学生基本掌握了加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我采用尝试、讨论、比较等方式学习新的内容。这样充分发挥知识迁移的效力,又可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解决303班和304班一共捐了多少?
让学生先估算,再计算
反馈:着重解决百位上是原来的1加进上来的1是2。
B如果303班的捐款变成了196元,那么这题怎么解决(先估算再计算)
生总结做题时的注意点
【在学生理解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后,需要通过练习加以巩固和内化,所以让学生计算96+129和196+129,学生会根据法则计算三位数加法。接着让学生总结出三位数加法的要点,从而巩固进位加法的法则,并掌握新的知识。此外标准还提出加强估算,在计算时,我还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学生解决剩下的问题,一个人列式,两个人笔算,最后一个人说他们是怎么算的,再依次交换角色。
2、练习四第四题
【在练习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枯燥的计算练习具体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单词的程序性训练,提高合作探究的群体性和有效性。】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体验。
【在回顾知识的同时,对情感态度方面也进行回顾整理,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加深对教学重点的认识,促成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下面我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一是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能简明突出地呈现本课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
高考数学反函数利用函数图象解题
高考数学化归与转化2
高考数学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高考数学函数的性质及应用1
高考数学函数的性质及应用2
高考数学函数图象及图象性质
高考数学函数的性质
高考数学复数的概念及向量表示
高考数学函数的性质及应用3
高考数学函数问题的题型与方法1
高考数学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正切
高考数学函数的极限与函数的连续性
高考数学函数极限
高考数学向量2
高考数学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高考数学对数函数
高考数学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高考数学化归与转化1
高考数学函数的概念
高考数学导数应用的题型与方法1
高考数学函数复习
高考数学导数2
高考数学导数的概念及应用
高考数学函数的性质及应用4
高考数学函数部分复习2
高考数学函数的综合运用
高考数学函数问题的题型与方法2
高考数学函数平面向量
高考数学同角关系和差倍半公式
高考数学函数的应用举例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